蓬屋一首
长簷十尺庇堂东,疎漏从来尽是蓬。
日影碎如秋叶下,雨声洒似夜船中。
竹因蠹尽多垂地,箬到枯时半掩空。
此处想非人所竞,众雄应是不来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长的屋檐有十尺宽,庇护着房屋东边。稀疏的漏洞总是被蓬草填满。阳光照射进来,碎片般的影子犹如秋叶落下;雨水滴滴答答,如同夜船在寂静的夜里航行。竹子因为被蛀虫咬食而倒下,散落满地;箬叶枯萎时,半遮半露地呈现一片空洞的景象。这个地方或许并不吸引人,众多英雄应该不会前来挑战争夺。
去完善
释义
1. 蓬:这里指草编的屋顶,用以遮蔽风雨。
2. 长簷十尺:长簷指房屋的屋檐,十尺为房屋的长度。
3. 庇:庇护,保护的意思。
4. 堂东:指房屋东侧的地方。
5. 疎漏:疏漏,指屋顶有缝隙,无法完全遮挡风雨。
6. 日影碎如秋叶下:形容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的光影碎片,如同秋天的落叶。
7. 竹因蠹尽多垂地:竹子因为蛀虫的原因而逐渐腐朽,多数时候会倾倒在地。
8. 箬:一种竹笋壳,可以编织成蓑衣等防雨器具。
9. 枯时:竹子枯死的时候。
10. 众雄:这里可能指的是争抢地盘的动物或盗贼。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蓬屋”为题,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独善其身的情感。开篇两句描绘了房子的简陋和破旧,透露出一种淡薄名利的境界。紧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蓬屋在晴天与雨天中的不同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恬淡的氛围。
颔联写到了房子周围的环境,竹子因为生虫而枯萎,垂落在地上;箬叶则随着季节变化,逐渐枯萎,显示出生命的循环。这里寓意着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末联通过设想蓬屋不会成为人们争夺的目标,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独立高洁的品质。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蓬屋的描绘,传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一种隐逸的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蓬屋一首》是南宋诗人王阮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痛恨之情。诗中描绘了简陋的住所、战争留下的废墟以及故乡的风景。
王阮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的时期。金兵南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阮因战乱而背井离乡,流寓江南一带。他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在目睹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破坏后,他痛心疾首,对战争充满了愤怒和谴责。
王阮的个人经历使他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安危。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间生活和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这首诗正是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战争的痛恨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