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寒食题净土寺一首
方见繁红绣小园,已随流水泛前村。
人于醽醁真无分,雨共秋千似有冤。
投老故应诸事懒,问春能得几分存。
不须便作匆匆散,更把松梅子细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看到繁华的绣花园中一抹红色;不久这朵红花已经随着溪水漂流到了前面的村庄。人在酒香之中真的没有缘分吗?雨水和秋千似乎在诉说着彼此的冤屈。步入老年生活应该对许多事情都感到疲倦,试问春天的存在又能持续多久呢?不必急着说再见,让我们仔细品尝那新鲜的松子和梅子吧。
去完善
释义
1. 方见:刚刚看见;方,表示时间或数量的幅度,刚刚、才。
2. 繁红:繁花。繁,繁多、繁荣;红,指花朵,红色的花朵。
3. 小园:小花园。
4. 随流水:随着水流。随,跟着、沿着;流水,流动的水。
5. 泛前村:到达前面的村庄。泛,浮行、漫溯;前村,前面的村庄。
6. 于人:对于人们;人于,人们在。
7. 醽醁:醽醁酒,一种美酒。
8. 真无分:真的没有缘分。真,确实、真正;无分,无缘。
9. 雨共秋千:雨水和秋千一同存在。共,共同、一起;秋千,玩具,悬挂在树枝上,用脚蹬荡。
10. 似有冤:似乎有所怨恨。似,似乎、好像;冤,怨愤、仇恨。
11. 投老:老年退休。投,到、临;老,老年。
12. 故应:理应、应该。故,所以、因此;应,应当、应该。
13. 诸事:各种事情。诸,多个、各种;事,事情、事务。
14. 懒:懒惰。
15. 问春:询问春天的情况。问,询问、打听;春,春天、春季。
16. 能得:能够得到。能,能够、可以;得,得到、获得。
17. 几分:一部分、一点。
18. 不须:不需要。不,表示否定;须,需要、必须。
19. 便作:就作为、就算是。便,表示让步,即使、就算;作,作为、当作。
20. 匆匆散:迅速散去。匆匆,快速、急忙;散,消散、散去。
21. 更把:更加拿着、拿着更多。更,更加、更有;把,握持、拿取。
22. 松梅子细论:详细谈论松子和梅子的事情。子细,详细、仔细;论,讨论、谈论。
去完善
赏析
王阮的这首《丙午寒食题净土寺一首》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繁红、流水、醽醁和秋千等元素,展现出一种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在首联以“方见”和“已随”两个词语表现出了时光流逝的感觉,引导读者思考自然与人事的关系。在颔联中,诗人运用“真无分”和“似有冤”来表达自己对春雨的感受,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看法。
颈联中的“投老”和“问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尾联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哲理思考:不必匆匆结束,而是要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点滴。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丙午寒食题净土寺一首》是南宋文学家王阮在丙午年(公元1186年)清明节时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描绘清明节的寒食景象为主,寄寓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在丙午年间,王阮正值壮年,但他的人生经历却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仕途上的不顺让他深感失望,然而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一时期的王阮,生活困顿,但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依然不减,这也为他在诗歌中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提供了契机。
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民族矛盾尖锐。由于金国的侵略,南宋国土大片沦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阮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将这种忧虑融入诗歌创作,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关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综上所述,《丙午寒食题净土寺一首》的创作背景是一个战乱不断、民生疾苦的时代,诗人王阮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信念,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