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韵杂咏七首 其二

标题包含
三韵杂咏七首 其二
斯人异好恶,是非汩真情。 鹅有翅莫飞,蛇无足能行。 世事亦如此,未可一概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各有喜好与厌恶,这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比如天鹅虽然有翅膀却不会飞,而蛇没有脚却能行走。世间的事也是如此,不能一概而论。
去完善
释义
斯人:这里指代一般的人。 异好恶:有不同的喜好与厌恶。 是非:对错、善恶。 汩真情:扰乱了真实的感情。 鹅:这里用鹅不能飞翔的特性和蛇可以爬行的特性进行对比。 翅:翅膀,这里是指鹅依靠翅膀飞翔的特点。 莫飞:无法飞翔。 蛇: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 足:脚部,这里是指蛇利用身体进行爬行的特点。 能行:能够行走或移动。 世事:人世间的事情。 亦如此:也是这样,表达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未可:不可以。 一概评:一概而论地评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诗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这些情感往往会蒙蔽我们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就像鹅虽然有翅膀却无法飞翔,蛇虽然没有脚却能行走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其进行评价。这首诗告诫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问题,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以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韵杂咏七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李若川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若川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当时,宋朝正处于金、辽、西夏等少数民族的侵扰之中,国家内部政治腐败,军事疲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若川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禅宗哲学的影响,许多文人开始关注个人内心的体验和表达。这种思潮影响了李若川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性和思考性。此外,宋代文人在诗词创作上讲究形式美,追求词藻华丽、音韵和谐,这也使得李若川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