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富阳
弭节富春岸,江潮侵夜生。
扁舟人未寐,风动菰蒲声。
群物渐以息,客怀有余清。
开篷坐深夜,月在云间明。
远眺江水阔,仰视天河横。
念此复何极,旷然千古情。
恨阻心中侣,浊醪相与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停驻在富春江畔,夜间江潮涌动。
孤舟上的人还未入睡,风吹拂过水草发出声响。
万物渐渐归于宁静,游客心怀爽朗。
深夜敞开船篷而坐,月亮在云端散发出明亮的光辉。
遥望江水宽阔无边,仰望银河横跨天空。
思绪至此再无边界,涌起旷古悠远的感慨。
遗憾的是无法与心中的伴侣共度,惟有共饮浊酒作伴。
去完善
释义
《夜泊富阳》:本诗描写了作者在富阳的江边夜泊时所见所思。
1. 富春岸:指今浙江富阳一带的江岸。
2. 弭节:停车,止住车马。这里指停泊船只。
3. 江潮侵夜生:夜晚江潮涌动。侵夜,即临近夜晚。
4. 扁舟:小船。
5. 菰蒲:生长在水边的一种草本植物。
6. 群物渐以息:周围的事物逐渐宁静下来。
7. 客怀:旅途中的心情。
8. 开篷:打开船篷。
9. 坐深夜:熬夜至深。
10. 复何极: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感慨呢?
11. 旷然千古情:无边的千古之情。
12. 恨阻心中侣:遗憾不能与心爱的人相聚。
13. 浊醪:浊酒。
去完善
赏析
《夜泊富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停泊在富阳的情景。首联“弭节富春岸,江潮侵夜生”,描写了诗人停泊在富阳江边,感受到了夜晚江潮的汹涌。中间四句“扁舟人未寐,风动菰蒲声。群物渐以息,客怀有余清”,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扁舟之中,却难以入睡,耳边传来风吹过菰蒲的声音,万物逐渐安静下来,但诗人的思绪仍然清晰。颈联“开篷坐深夜,月在云间明。远眺江水阔,仰视天河横”,描述了诗人打开船篷,独自坐在深夜里,仰望天空,明月穿过云层,散发出明亮的月光;远处江水辽阔,天上的银河也显得分外壮丽。尾联“念此复何极,旷然千古情。恨阻心中侣,浊醪相与倾”,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样的景色,感叹不已,心情豁然开朗,产生了跨越时空的情怀。遗憾的是,诗人心中的伴侣无法与他共度此刻,只能借酒消愁,共享这美好的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泊富阳》是唐代诗人李若川的一首描绘夜景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75年至879年之间,即唐朝晚期,这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在诗歌当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手法表达了旅途中的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李若川,生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字若川,号汉阳子,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一生勤奋好学,学识渊博,特别是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在人生历程中,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因此,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学问、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度过。这一经历使他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的矛盾和不公,以及普通百姓的疾苦。
《夜泊富阳》这首诗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当时的社会局势非常紧张,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若川在这首诗中以“夜泊”为引子,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忧虑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凄凉景象;而“江枫渔火对愁眠”则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孤独无依的心情。整首诗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身处乱世的文人墨客的无奈与悲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