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活人堂
臞仙浩养蓬莱山,炼成九转黄金丹。
丹成不忍都餐饵,刀圭留得活人间。
上池之水君曾饮,咄嗟取效千仓廪。
祝君更学宝藏公,两月超迁到三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瘦仙人培育了蓬莱山的仙家之地,通过辛勤劳动炼制出了珍贵的黄金丹药。虽然丹药已经炼成,但是他不愿意立刻享用,而是希望保留下来救治更多的人。这位神仙曾经喝过上池的水,那是一种能够瞬间治愈疾病的神秘力量。他期盼着学习宝藏公的精神,在短短两个月内提升自己的等级,并达到三品的地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活人堂:题目,表示这首诗是描述“活人堂”的场景和主题。
2. 张明中:诗的作者。
3. 臞仙:指身材清瘦的仙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蓬莱山的神仙。
4. 浩养:广大的仙境,这里是用来形容蓬莱山的广阔无垠。
5. 九转黄金丹:一种道家传说中的神奇丹药,据说服用后可以长生不老。
6. 不忍:不愿意。
7. 刀圭:古代医家用语,意为很小的一部分,这里用来形容少量的丹药。
8. 上池之水:传说中的一种神水,喝了可以治病强身。
9. 君:你,这里指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指张明中自己或者其他人。
10. 咄嗟:立刻,迅速。
11. 取效:取得效果。
12. 千仓廪:众多的粮食储备,这里用来形容药物充足。
13. 祝君:祝愿您。
14. 更学:继续学习。
15. 宝藏公:古人对医生的尊称,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医术高明的医生。
16. 两月超迁:两个月内迅速晋升。
17. 三品:古代官阶,三品官员地位较高。
去完善
赏析
《题活人堂》这首诗描绘了仙人张明中的形象,以及他炼丹、救人等事迹。诗的首句“臞仙浩养蓬莱山”描绘了仙人居住在蓬莱仙境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诗句“炼成九转黄金丹”则描述了张明中炼丹的过程,以及他所炼成的神奇的黄金丹。
紧接着的“丹成不忍都餐饵,刀圭留得活人间”表现了张明中关爱众生的情怀,尽管他已经炼成了神奇的黄金丹,但他不忍心让所有的生灵都吞食这种神药,而是只留下少许的药力,以便救治更多的生命。这句诗体现了诗人的慈悲为怀。
后面的诗句“上池之水君曾饮,咄嗟取效千仓廪”则描述了张明中使用神水治愈疾病的情景,他在瞬间就能治愈成千上万的病人,使得他们重获健康。最后的诗句“祝君更学宝藏公,两月超迁到三品”则是诗人的祝福,希望张明中能够像宝藏公公一样,迅速地提升自己的修为,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活人堂》这首诗,出自于南宋末年诗人张明中之手。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蒙古大军已经对中原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开始寻求精神寄托,通过诗词来表达他们对生命、生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张明中在南宋末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过科举不第、战乱流离等人生挫折。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对生死有了更独到的感悟。因此,当他来到活人堂时,心中涌起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题活人堂》。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死之间微妙关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同时,诗中还隐含着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于民族命运的担忧。这些都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普遍的心境,也是他们对于历史和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