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曲 十二首选四
被发骑龙事渺然,栾公立社自年年。臂鹰老手还余我,伏腊鸡豚掠社钱。
三年蜀血肯销沉?我所思兮在桂林。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
日蚀麒麟格斗余,山河两戒眇愁予。兰沧渡后无消息,且坐前潮伴子胥。
真王异姓指河山,箫鼓丛祠报赛间。咫尺灵飞催后命,红云仍押祝融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骑着龙马的故事已不再重要,栾公设立神社已传承多年。持鹰捕猎的老手如今只剩我一个,冬季祭祀的鸡豚换来的是酒足饭饱。
数着年头的蜀地血迹又怎会消散?我在思念那遥远的桂林。回望苍梧,泪水如雨水般,湘江比五湖更深远。
如同麒麟搏斗般的战斗仍在继续,山海关河也在忧虑之中。自从兰沧关一战之后杳无音信,暂且和吴公子一同静待潮起。
真正的王者,指的是那些不问出身的英雄,他们用箫鼓之音在神祠中庆贺胜利。即使有了指令,祝融还是位居榜首。

去完善
释义
1. "被发骑龙":这里指的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超凡能力的人或事物。被发,指披散头发;骑龙,表示驾驭飞龙。词句表达了骑龙之事虽然已经十分遥远,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力。
2. "栾公立社":这里的栾公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以诚实、守信用而受到人们的尊敬。立社是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每年都要举行。词句说明了尽管时光荏苒,但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依然延续。
3. "臂鹰老手":臂鹰是一种猎鹰的方式,把鹰驯养在手臂上以便捕猎。这个词组用来形容有经验的猎人。词句表达了对经验丰富的猎人的敬意。
4. "伏腊鸡豚":这是古代农村的一种风俗,每年冬天农闲时,各家会准备丰盛的菜肴来祭祖。鸡豚指的是鸡和猪。词句描述了这种传统的祭祖活动。
5. "蜀血":指的是四川地区的血液,这里是比喻南宋抵抗蒙古侵略的英勇行为。
6. "苍梧":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南部和广东省北部地区。
7. "湘江":流经湖南省的一条河流。
8. "两戒":指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9. "兰沧渡":古渡口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
10. "子胥":指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11. "真王异姓":这里的真王指的是历代皇帝,异姓则指不是皇族出身的人。
12. "祝融班":祝融是中国古代的火神,他的形象通常是一手持火的巨人。班在这里指的是队伍。祝融班指的是祝融的队伍。

去完善
赏析
《迎神曲 十二首选四》是一组极富表现力的诗词作品,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作者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首先,第一首诗以“被发骑龙事渺然”起笔,描绘了神秘的神话场景。“栾公立社自年年”则将读者带回到现实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祭祀文化。接下来,诗中用“臂鹰老手还余我”表达出作者的壮志豪情,而“伏腊鸡豚掠社钱”则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民间的节庆氛围。
第二首诗则以“三年蜀血肯销沉?”开篇,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化。“我所思兮在桂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紧接着,“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通过对湘江与五湖的深度比较,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感慨。
第三首诗则借用了“日蚀麒麟格斗余”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而“山河两戒眇愁予”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深深担忧。最后,“兰沧渡后无消息,且坐前潮伴子胥”既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
最后一首诗中的“真王异姓指河山”暗示了民间信仰的力量,而“箫鼓丛祠报赛间”则描绘了热闹的祭祀场面。“咫尺灵飞催后命,红云仍押祝融班”则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迎神曲 十二首选四》是明朝末年著名文人钱谦益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在这段时间里,钱谦益曾担任礼部右侍郎,后来因弹劾魏忠贤失败而被革职,流寓江南。
这一时期的明朝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繁,局势动荡不安。钱谦益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深感国事堪忧,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他的诗歌以揭露现实、抨击时政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