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十一首
三叠秋风古调清,移商换徵许谁听。
周郎一雇扬鞭去,云外数峰江上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叠阳关古曲悠扬意自清,更改音阶有谁能欣赏。
周瑜顾曲吟鞭催马急驱去,远处山峰映江色青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叠:指古曲的第三个部分。在古乐中,乐曲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称为头、腹、尾。
2. 秋风古调清:描述秋天的风景和古老的音乐风格。
3. 移商换徵:指音乐的变调。“商”和“徵”是中国古代音阶中的两个音名。
4. 周郎:指三国时期的周瑜,他是著名的音乐家和将领。
5. 一顾:这里是指周瑜向江上望去。
6. 云外数峰:形容远方的山峰若隐若现,如同在云层之外。
去完善
赏析
《偈颂五十一首》是一组描绘自然风光、表现诗人感悟的诗句。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秋天的风、悠扬的古调、变幻的云朵和远方的山峰为背景,展现了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句“三叠秋风古调清”描述了秋天凉爽的风吹过,带来了一阵古朴而清澈的音乐旋律。这里的“三叠”是古人用音阶表示音乐的术语,意味着音乐的高低起伏,也象征着人生的起起落落。“古调清”则体现了诗人在秋意盎然的时刻,对古老音乐的独特品味和对生活的哲思。
第二句“移商换徵许谁听”表达出诗人感叹知音难觅的心境。“移商换徵”指音乐中的变调,意味着曲调的变换莫测。这句话意味着诗人的心灵之歌难以被世人理解,只能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吟唱。
第三句“周郎一顾扬鞭去”运用了古代英雄周瑜的形象,象征诗人的壮志与豪情。尽管世态炎凉,诗人依然坚定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就像周瑜驰骋沙场一样勇敢无畏。
最后一句“云外数峰江上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远处的山峦在云端若隐若现,江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这幅画面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五十一首》是宋代诗人释大观所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禅宗语录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感悟。释大观(生卒年不详),宋代著名禅宗僧人,他的诗作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后世文人和学者的赞誉。
在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的宋代,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禅宗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佛教流派之一。禅宗强调个人修行和自我觉悟,主张直接观照佛法,摒弃繁琐的教义和仪式。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释大观生活的年代,正值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然而,他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而是选择了出家为僧,潜心研究禅宗佛学。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禅师,共同探讨禅宗奥义。这些经历使得他对禅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创作《偈颂五十一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组诗中,释大观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寓言和典故,阐述了禅宗的核心观念,如顿悟、见性成佛等。他强调了自性清净、即心即佛的思想,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要通过觉悟,就能达到解脱的境界。这些观点反映了当时禅宗思想的主流,也是宋代禅宗文学的独特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