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之
漈水日夜白,之人信所宜。
隠于陶令酒,甘谢郗诜枝。
江渡月偏满,家庭岁有规。
不知君没后,谁主菊花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涧水流淌日日夜夜分外洁白,此处环境确实宜人。
隐逸如同陶潜饮酒般自在,生活甘甜胜似郗诜得灵芝。
江上过船月光格外圆满,家中年年欢度佳节。
谁知你在尘世离去后,谁又会来掌管菊花盛开之期?
去完善
释义
1. 漈水:指福建境内的瀑布流水。
2. 之人:此人,这里指朱清。
3. 信所宜:相信(他)是适宜的。
4. 隠于陶令酒:比喻朱清像陶渊明那样过着隐逸的生活。
5. 甘谢郗诜枝:放弃高官厚禄,甘愿过隐居生活。
6. 江渡月偏满:江边渡口,月亮格外明亮。
7. 家庭岁有规:家庭生活有条不紊。
8. 君没后:你去世后。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五言律诗描述了诗人薛师石的朋友朱清之的隐逸生活和他对生活的热爱。首联“漈水日夜白,之人信所宜”描绘了漈水的景象,以及朱清之在这景色中生活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美。颔联“隠于陶令酒,甘谢郗诜枝”通过比喻,传达了朱清之宁愿过着陶渊明般的田园生活,也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颈联“江渡月偏满,家庭岁有规”以江景和家庭生活为线索,展现了朱清之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尾联“不知君没后,谁主菊花期”则是对朱清之离世后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其逝世的惋惜之情和对未来未知的不安。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隐士生活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朱清之》是南宋诗人薛师石的一首描绘朱砂清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
在那个时候,薛师石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看到了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痛苦,这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在这首诗中,他以朱砂清泉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现实的批判。
此外,当时正值南宋与金国的战争时期,国家局势紧张,社会矛盾尖锐。薛师石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种忧虑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