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夏肯父

标题包含
送夏肯父
霜晴鴈荡白,五日计乡程。 野烧明山店,轻舆憇岭平。 乞铭甘久客,爱母起归情。 孝极天为感,师文早晚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文人陆游的学生。 薛师石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内容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人物、民间风俗等题材。他的作品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日的雁荡行程已过,此刻正值晴朗的霜季天气。 明亮的野外火光映照在山村小店旁,我们乘坐的轻舆在小山的平地上休憩。 我乞求母亲赐予我铭记感恩之情,母爱使我渴望回归故里。 感激之情天地皆知,而我心中关于母亲的纪念文字,何时能够完成呢?
去完善
释义
1. "霜晴雁荡白":这里提到的"雁荡白"是指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因山形如大雁南飞而被称为雁荡山。"白"在这里是形容词,指明亮、清晰。 2. "五日计乡程":这里的"五日"指的是时间长度,即五天;"乡程"则指的是回家的路程。 3. "野烧明山店":这里的"野烧"是指野外焚烧杂草形成的火焰;"山店"则是山野间的村舍、小店。 4. "轻舆憇岭平":这里的"轻舆"是指轻便的轿子或车辆;"憩"是休息的意思;"岭平"则是指地势平坦的山间平地。 5. "乞铭甘久客":这句中的"乞铭"是请求撰写碑铭的意思;"甘久客"是指长时间在外地生活。 6. "爱母起归情":这句中的"爱母"是指孝顺的母亲;"归情"是指思念故乡的心情。 7. "孝极天为感":这句中的"孝极"是指非常孝顺;"天为感"是指感动了天地。 8. "师文早晚成":这句中的"师文"是指乐律的名称,这里可以理解为音乐作品;"早晚成"是指完成这部作品的日子即将到来。
去完善
赏析
《送夏肯父》是南宋诗人薛师石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雁荡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的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霜晴雁荡白”,描述了秋天的早晨,阳光照射在霜露之上,呈现出一片明亮的景象。这里的“白”不仅指霜露的颜色,还传达了秋天清晨的清新与宁静。这一句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清朗的氛围。 第二句“五日计乡程”,点明了友人离家五日的行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离家乡,踏上漫漫旅程的关切与不舍。 第三、四句“野烧明山店,轻舆憇岭平”,描述了沿途的风景:山野中的篝火照亮了山间的旅店,轻车在山岭之间缓缓前行。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静谧。 第五、六句“乞铭甘久客,爱母起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家已久的同情和对母亲思念之情的理解。这里的“乞铭”指的是请求友人留下纪念,表明诗人希望借此方式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而“爱母起归情”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因思母而起归情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两句“孝极天为感,师文早晚成”,表达了对友人孝道精神的赞美。诗人认为,友人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而他的文章也必将早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里的“师文”是指友人的文章才华,诗人以此表达对他文学成就的肯定与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师石的诗《送夏肯父》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在1260年至1279年间。这段时间内,中国正处于元军南侵的战争时期,南方各地的抗元斗争激烈进行。身为广东潮州人,薛师石也身处这一历史洪流之中,他目睹了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心怀忧国忧民之情。 在个人生活方面,薛师石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但家境并不富裕。他在求学之路上勤奋努力,后来成为一名学者和诗人。然而,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许多知识分子因为战乱而失去了科举的机会,这使得薛师石的生活处境更加艰难。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和元军的侵略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薛师石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他的诗作《送夏肯父》正是表达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通过送别友人,抒发了自己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