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塔山和徐道晖壁间韵

标题包含
塔山和徐道晖壁间韵
寺在一山顶,江分两岸田。 凭何发诗兴,题字古廊边。 近地今埋骨,闲人亦助钱。 昨宵留宿意,不忍上归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文人陆游的学生。 薛师石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内容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人物、民间风俗等题材。他的作品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寺庙位于山顶之上,长江分隔了两岸的农田。 凭着什么来激发诗意呢?在古老的走廊旁题字留念吧。 近处的地方如今埋葬着尸骨,闲人也会捐钱帮助。 昨夜留下了住宿的意愿,不忍心登上返回的船只。
去完善
释义
1. 塔山:具体位置不详,疑为古诗中的某个地标或风景名胜。 2. 徐道晖:作者的朋友,姓名为徐道晖的人。 3. 顶:顶部,最高处。 4. 江分两岸田:描述一条大江将田野分为两半的景象。 5. 凭何发诗兴:如何激发写诗的灵感。 6. 题字古廊边:在古老的走廊旁边题写诗句。 7. 近地今埋骨:附近的土地现在用于埋葬逝者。 8. 闲人亦助钱:指不相关的人也捐助金钱。 9. 昨宵留宿意:昨天晚上的意愿是留下来过夜。 10. 不忍上归船:因为留恋而不愿意登上回程的船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塔山和徐道晖壁间韵”为题,描述了诗人游览寺庙时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寺在一山顶,江分两岸田”描绘了寺庙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寺位于山顶之上,体现了其高耸入云的气势;江水分流,两岸农田成片,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这样的环境使得寺庙更加庄严神秘,也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第二句“凭何发诗兴,题字古廊边”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情感抒发。诗人站在古廊边,面对这如画的景色,不禁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这里的“凭何”并非提问,而是诗人对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感慨,意味着在如此美景面前,他无法抑制住自己的诗情画意。 接下来的两句“近地今埋骨,闲人亦助钱”则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寺庙的发展历程。通过描写附近土地上的古墓,暗示了寺庙历史悠久,曾经有过繁荣的时期;而如今的游人虽然只是闲暇时来此参观,却也会捐助香火钱,显示出寺庙仍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两句诗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状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一句“昨宵留宿意,不忍上归船”则将主题转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昨夜,诗人留宿在此,对这里的景色和氛围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他不愿离开这里,登上归途的船只,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珍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塔山和徐道晖壁间韵》是南宋诗人薛师石的一首题壁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1194年)。 在这一年代,南宋政权已经稳固,但北方领土仍被金国侵占。诗人所在的福建地区,地处东南沿海,是一个相对安宁的地方。然而,战争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人们心头,民族矛盾和家国之思成为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主题。 薛师石在这个时期,过着隐逸的生活。他厌倦了官场的争斗,选择避世隐居,关注民生。他与徐道晖(即徐照)等友人相交甚好,常常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