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多景楼

标题包含
多景楼
跨浙连淮是润州,好山全对此江楼。 少年志气惭霜鬓,犹忆曾看打阵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文人陆游的学生。 薛师石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内容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人物、民间风俗等题材。他的作品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跨过浙江与淮河连接的地方就是润州,优美的山川景色都映衬在这座江边小楼之中。 曾经的少年时光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但是依然记得曾经看过那些布阵操练的战船。
去完善
释义
1. 润州:古州名,唐武德年间改为润州。治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为南北交通要冲,沿江建有多处渡口。 2. 少年志气惭霜鬓:形容年轻时壮志凌云,但随着年岁增长,豪情壮志逐渐消退。惭,渐次消失;霜鬓,白头发。 3. 曾看打阵舟:曾经观看战船操练。打阵舟,即操演的船只,这里比喻军事行动或战斗场面。
去完善
赏析
《多景楼》是南宋诗人薛师石的一首描绘江山风光的诗。诗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多景楼上,俯瞰长江,眺望江南好山。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青年时期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昔日战斗场景的回忆。 首句“跨浙连淮是润州”,描述了润州的地理位置,位于浙江与淮河之间。第二句“好山全对此江楼”,写的是诗人站在多景楼上看到的壮丽山河景色。接下来的两句“少年志气惭霜鬓,犹忆曾看打阵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青春时光的怀念以及岁月不饶人的无奈。最后一句“犹忆曾看打阵舟”,则是回忆当年在战场上的情景。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多景楼》是南宋诗人薛师石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即南宋孝宗隆兴年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江南地区经济相对繁荣,诗人在这个时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薛师石在当时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多景楼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却是复杂而严峻的。金兵南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虽然过着安定的生活,但内心却无法忘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