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从善云游

标题包含
送从善云游
鴈荡天台去,闲寻倚杖藤。 路边应得句,禅坐似无能。 顶笠偏愁雪,山猿不畏僧。 傥逢清塞伴,休愿入传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文人陆游的学生。 薛师石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内容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人物、民间风俗等题材。他的作品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雁飞翔在遥远的天台山,闲暇时在扶杖时寻找古老的藤蔓。 行走在路边或许会灵感迸发,写出诗来,但参禅打坐又似乎无能为力。 头顶的斗笠使人担忧大雪,而山中的猿猴并不害怕僧人。 倘若能遇到清新脱俗的伙伴,就不再愿意追求声名了。
去完善
释义
1. 鴈荡:指浙江东南的雁荡山,是山水诗的发祥地之一,以奇峰怪石、飞瀑流泉著称。 2. 天台:指浙江省东部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3. 倚杖:手扶拐杖,此处意指诗人年纪大了但仍保持乐观的心态。 4. 顶笠:戴笠帽,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山中下雪的天气情景。 5. 清塞:指清静的禅宗古刹或指僻静的禅院。 6. 休愿:不要轻易许愿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送从善云游》是一首描绘诗人送别友人赴远游的情景诗。这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哲理的思考。首先,作者以“雁荡天台去”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即将远行的目的地——天台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祝福。接着,诗人通过“闲寻倚杖藤”、“路边应得句”等诗句,表现了友人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在这过程中可能会获得的感悟和收获。此外,诗人还通过“顶笠偏愁雪”、“山猿不畏僧”等生动的比喻,暗示了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克服这些困难。最后,诗人借“傥逢清塞伴”、“休愿入传灯”等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在旅途中学会珍惜友谊,不要过分追求名利,保持一颗淡泊的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从善云游》是南宋诗人薛师石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薛师石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他早年曾参与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后来转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此时,他已经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前途。此外,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保持着广泛的联系,经常参加各种诗酒盛会,结交了诸如陆游、辛弃疾等著名文人。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外交困。外有金兵侵扰,内有宦官弄权。陆游、辛弃疾等主战派人士力图恢复中原,而朝廷却推行求和政策,使得南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薛师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送从善云游》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以“云游”为题,表达了对友人远离纷扰、追求精神解脱的羡慕之情。同时,诗人也希望通过游历山水,拓宽视野,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在国家危机时刻的忧虑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