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林敬之
闭门常读易,遯世意如何。
有酒可消闷,无阶不种莎。
闲时寻旧友,月夜步新河。
我亦逃名者,题碑愧尔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家里经常阅读古籍,虽然远离世俗但我内心并无孤独。喝点小酒可以排解郁闷的心情,无门无路也无法阻止我种植花草。空闲的时候去寻找久违的朋友,在月色下的河边散步谈心。我也想过隐居的生活,但对比那些真正隐姓埋名的前辈们,我这样只是暂时逃离世俗名利场的人,给他们写的碑文都让我感到羞愧。
去完善
释义
1. 闭门:关上门,表示隐居或避世。
2. 遁世:避开世俗纷扰,隐居山林。
3. 可消闷:能够缓解烦闷情绪。
4. 无阶不种莎:无论等级高低都要种植莎草,比喻所有人都要为生态环境做贡献。
5. 闲时:空闲时间。
6. 寻旧友:寻找过去的朋友。
7. 月夜:明月之夜。
8. 新河:指新开的河道。
9. 我亦逃名者:我也曾逃避名声的人。
10. 题碑:在纪念碑上题写文字。
11. 愧尔多:感叹自己不如众多贤人。
去完善
赏析
《挽林敬之》是南宋诗人薛师石的一首悼念友人之作。全诗描绘了林敬之生前的超脱世外、以诗为伴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其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友的深切怀念。
首联“闭门常读易,遯世意如何”,从“闭门”与“读易”入手,传达出林敬之喜好宁静且深研儒家经典的形象。同时“遁世”的用词则进一步展示了其隐逸的志趣,让人联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洁品质。
颔联“有酒可消闷,无阶不种莎”,通过“有酒”和“无阶”两个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出林敬之在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时,尚能饮酒解忧,可见其豁达之心;而在家门前广植莎草,则以实景展示出其热爱生活,也流露出以草木为伴的心境。
颈联“闲时寻旧友,月夜步新河”,描述了林敬之在闲暇时与旧友相聚,共谈往昔;而当夜幕降临,又在新河畔漫步,享受月光照耀下的美好景致。此句既写出了林敬之热爱生活、重情重义的品质,又展示了其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尾联“我亦逃名者,题碑愧尔多”,点明作者也是一位避世之人,由于自己未能像林敬之那样选择隐居生活,内心感到愧疚。此句巧妙地回应了诗题中的“挽”字,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又有对自身生活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林敬之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其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友的深切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挽林敬之》是南宋时期诗人薛师石所作。诗人生活在公元12-13世纪之交的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局复杂。
薛师石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不仅关注国家大事,同时也关心民生疾苦。他一生都在追寻真理和正义,并努力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是为悼念挚友林敬之而作的。林敬之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与薛师石有着深厚的友谊。然而,林敬之在壮年时期就因病离世,这使薛师石感到非常悲痛。为了纪念这位友人,薛师石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