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塘薛圃
门对南塘水乱流,竹根橘柢自成洲。
中闲老子隠名姓,只听渔歌今白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门口对着南边的池塘,水流杂乱无章,竹林和柑橘树的根部形成了一些小岛。
在这宁静的地方,老子的名字已经被遗忘,只能听到渔夫的歌声和他那满头白发的身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南塘:泛指南方的池塘,这里具体指向可能因地区而异。
2. 薛圃:可能是指薛师的庄园或居所,圃一般表示农田或园圃。
3. 水乱流:形容水流混乱,可能是指水域开阔或者河流交汇处的水流状况。
4. 竹根:竹子根部,此处可能用作比喻,用以描述地形或环境特征。
5. 橘柢:橘树的根基,此处也可能是用来描绘地形或景物特征。
6. 中闲老子:可能指的是庄子,以隐逸思想著称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这里是作者自喻。
7. 隠名姓:即隐姓埋名,不显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8. 渔歌:渔民唱的歌谣,这里借指民间音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门对南塘水乱流”开篇,形象地展示了南塘的水流之乱。这里的水乱并非指水势汹涌,而是通过“乱”字表现了水的流动状态,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特点。紧接着的“竹根橘柢自成洲”进一步拓展了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水域中桔树和竹林相映成趣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生态的美好。
在诗的后两句“中闲老子隐名姓,只听渔歌今白头”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一个老人隐居于此的故事。他以“中闲老子”称呼这位隐者,表达了对其生活态度的敬意。“隐名姓”则表明了这位老者不愿为外人所知,甘愿在这优美的环境中过平凡的生活。最后一句“只听渔歌今白头”更是将这种意境推向高潮,它表达了作者对这位隐者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示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味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南塘薛圃》是南宋诗人薛师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9年至1283年之间,即南宋末期至元朝初期。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南宋王朝灭亡,元朝开始统治全国。
在这个特殊时期,薛师石的生活经历也相当丰富。他曾担任广东提举司从事官,后因南宋灭亡而离职。此后,他隐居于广东南塘,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在他的生活中,种植菜园、养蜜蜂、饮酒赋诗成为了他主要的消遣方式。
同时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皇帝赵昺被俘,南宋灭亡。此后,元朝统一全国,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九十余年的统治。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薛师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南宋的灭亡充满了悲愤之情。
这首《题南塘薛圃》正是薛师石在这种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国家动乱之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