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题

标题包含
自题
半生作计在田庐,习懒何曾好读书。 谁却画作古人样,旁边还是欠犂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文人陆游的学生。 薛师石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内容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人物、民间风俗等题材。他的作品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薛师石:南宋诗人。字景石,号瓜庐,浙江嘉兴人。 2. 田庐:田野间的房屋。这里指乡村生活。 3. 习懒:习惯于懒散的生活。 4. 古人样:指古代的隐士形象。 5. 犂鉏:古代农具,用于耕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自题》,乃是以画喻诗的自嘲之作。首句“半生作计在田庐”说明诗人将自己的半生辛劳都放在了农耕生活上。二句“习懒何曾好读书”则是诗人调侃自己并不是一个勤奋的读书人,甚至“习懒”,懈怠懒散。然而他却被他人画像,竟成了“古人样”,所以诗人感到好笑:画中我那“欠犂鉏”的形象倒真是我的写照! 这里的“欠犂鉏”,字面意义上是指犁和锄头这类农具,暗示薛师石的农民身份。但更深一层的理解,则是因为薛师石的诗歌才华而使得他在画上成为古人形象,与画面上的农田形成了呼应。尽管薛师石以懒散闻名,但其诗歌艺术成就依然不可忽视,这一现象正是诗人所讽刺的。通过将自身融入画境,并在画面中凸显其作为农民的另一重身份,薛师石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事业和诗歌创作的独特看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师石创作的《自题》一诗,揭示了诗人在这首诗中的遭遇和心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处于南宋末年(公元1259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蒙古帝国南侵的巨大压力之下。北方的金朝已经灭亡,南宋政府为了保卫自己的疆土,决定北伐,但由于内部斗争激烈,军力不足,未能成功。在此背景下,薛师石作为一位南宋末年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深感忧虑。 这一时期,薛师石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他的诗歌艺术才能并未受到充分认可。在困境之中,他更加坚定了对自己的信念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于是,他写下这首《自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