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楼和水心先生韵
江口潮生夜语喧,月残唯有数星存。
更凭高处观空阔,始悟乾坤是易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口水波涌动在夜色中喧嚣不已,残月之下只剩下几颗星星闪烁。
若登上更高处俯瞰辽阔天地,才会领悟到世间万物的变化奥妙。
去完善
释义
1. 江口:江河的出口,这里指江口的地理位置或场景。
2. 潮生:潮水上涨,这里描述夜晚江水涨潮的场景。
3. 夜语喧:夜晚江边的喧闹声,此处描绘了江边夜景的热闹氛围。
4. 月残:月亮残缺,这里形容月亮缺损时的景象。
5. 数星存:数颗星星存在,此句用以形容月亮虽残但仍有星光陪伴。
6. 高处: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里表示登高望远。
7. 观空阔:观看天空的辽阔无垠,此处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的视野开阔之感。
8. 始悟:开始领悟,说明诗人在经历前面的观察后产生了某种领悟。
9. 乾坤:中国古代哲学中表示天地、阴阳等概念的词语,这里用来表示宇宙万物。
10. 是易门:即“易”之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这里借指揭示天地自然奥秘的智慧之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上夜景的诗。首先,诗中“江口潮生夜语喧”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江口的夜晚景象,潮水涌动、人声喧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接着,“月残唯有数星存”则通过描绘月光下稀疏的星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借助登高远望的行为和体验,表达了对于世界广阔无垠的感受。“始悟乾坤是易门”意味着只有跳出自身的局限,才能领悟到宇宙之大与人生之渺小,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开阔,以简练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哲理内涵,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学海楼和水心先生韵》是南宋著名诗人薛师石所作。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7年前后,正值南宋中期,江南地区文人墨客云集,文化繁荣。这一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一段特殊时期,在面临外族入侵的危机关头,南宋朝廷采取了偏安一隅的策略,民生凋敝,局势动荡不安。然而,这也为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薛师石在这一时期,作为文人墨客中的一员,他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他也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状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学海楼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真理的不懈探索。通过描绘学海楼的景象,以及借用水心先生的诗句,他表达了对于知识与智慧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成长和家国命运的担忧。
在创作这首诗时,薛师石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学术研究和个人生活都面临着挑战,这使得他对人生和宇宙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用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期许,同时也展示了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