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赵孺人余中表也

标题包含
挽赵孺人余中表也
幼小同群戏,年加各所之。 常疑艳花卉,终是易离披。 夫壻新袍绿,儿男半发垂。 送归蒿里道,兴我渭阳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文人陆游的学生。 薛师石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内容广泛,包括山水田园、历史人物、民间风俗等题材。他的作品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时候我们一同嬉戏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各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常常疑惑那些艳丽的花朵,最终还是会凋谢离枝。 丈夫穿上了新的绿色长袍,儿子也已长到半头黑发垂肩。 送别他们踏上黄泉路,激起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挽:哀悼死者。 2. 赵孺人:赵姓的孺人,古代对妇人的尊称。孺人是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 3. 余中表也:指我与逝者关系较近。中表,中指兄弟姐妹,表指亲戚。 4. 同群戏:一起玩耍。 5. 年加:年龄增长。 6. 各所之:各自奔赴不同的地方。 7. 常疑艳花卉,终是易离披:这里比喻年轻美好的时光容易消逝。 8. 夫婿:丈夫。 9. 新袍绿:绿色的新衣,这里指穿着新衣的士人。 10. 儿男:男孩。 11. 半发垂:头发刚刚能扎起来。 12. 送归蒿里道:送葬回家乡的路。蒿里,墓地。 13. 兴我渭阳思:引发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渭阳,借指母亲的恩情。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一首悼念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已故挚友妻子的哀痛之情。通过回溯友人及其妻子一生的重要经历和阶段,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以表达对逝者无尽的哀思和对生者深深的同情。诗人把悼念之情寓于细腻、深沉的描绘之中,使全诗充满了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在韵律和形式上,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使诗篇在表达感情的同时,又具有了优美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挽赵孺人余中表也》,是由南宋著名诗人薛师石所作。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56年,此时正值南宋末期,政治腐败、外患严重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薛师石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的家族因战乱和政权更迭而家道中落,他本人也因官场黑暗而被排挤。尽管如此,薛师石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激化,金国势力不断南下侵扰,民间疾苦日益严重。薛师石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种状况深感忧虑。他在诗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以此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这个背景下,薛师石创作了这首《挽赵孺人余中表也》,通过悼念一位不幸去世的亲戚,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无奈。诗句中的“长日短山行渐远,落花飞絮泪沾衣”,形象地描绘了逝者离去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