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照
论著天台教,诗参左纬来。
闲行过蓬荜,相对坐莓苔。
讲席虚前月,重游约后回。
仍闻藏禊帖,应许为吾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谈论天台宗教理,诗意来自左思《离骚》。闲暇走过简陋茅屋,你我相对而坐在长满青苔的石上。这个月未能前来听讲座,期待下回来重温。听说你收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贴本,希望有机会为我展示。
去完善
释义
《送法照》:本诗是宋末元初诗人薛师石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薛师石字景石,号瓜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曾任九江通判。有《瓜庐集》传世。
1. 论著天台教:天台教,指天台山佛教。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的台州市。这里的“论著天台教”意思是谈论和研究天台山佛教的学说。
2. 诗参左纬来:这里“左纬”是指唐代著名诗人左思。“诗参左纬来”意思是学习借鉴左思的诗才来进行诗歌创作。
3. 闲行过蓬荜:蓬荜,茅草房。“闲行过蓬荜”意思是闲暇时散步经过简陋的房屋。
4. 相对坐莓苔:莓苔,即青苔。“相对坐莓苔”意思是诗人与法照相对而坐,坐在长满青苔的地方。
5. 讲席虚前月:讲席,讲解经书的席位。虚,空无。前月,上一个月。“讲席虚前月”意思是法照原计划在一个月前开始讲经,但因故未能如愿。
6. 重游约后回:后回,以后再回来。“重游约后回”意思是从现在起重新安排行程,约定以后再来相聚。
7. 仍闻藏禊帖:仍闻,再次听说。藏,收藏。禊帖,指王羲之的《兰亭序》帖。“仍闻藏禊帖”意思是又听说你还收藏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字帖。
8. 应许为吾开:应许,答应。为吾开,为我打开。“应许为吾开”意思是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允许我观赏一下这个珍贵的字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法照共同探讨学术的情景,以及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论著天台教,诗参左纬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诗歌、哲学等领域的深刻研究与交流;而“闲行过蓬荜,相对坐莓苔”则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在简陋的环境中,以诗词为伴,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讲席虚前月,重游约后回”,暗含了对未来重逢的期许,表达了二人虽暂时分离,但对未来的约定念念不忘的情感。尾联中,诗人提到听闻友人收藏有王羲之的《兰亭序》,渴望能一睹真迹的愿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法照》,作者是南宋的诗人薛师石。它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创作主题多围绕家国情怀、民生疾苦等方面进行。
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人的生活经历。薛师石是一位生活在南宋时期的文人,他曾在地方任职,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为主,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在创作《送法照》这首诗时,薛师石可能已经离开了官场,回到了故乡江南水乡,过上了恬静的农村生活。
最后,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逐渐繁荣起来。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也成为了诗人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在这首诗中,薛师石通过对江南水乡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