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子
早年名字诸公并,唯有清声独至今。
辞却双旌更何事,自扶灵寿欲闲吟。
病来便作云归岫,死矣犹如鹤在阴。
终始哀荣了无恨,只愁尘鏁匣中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年大家都有名气,如今只剩下清亮的名声流传下来。辞去职务后又有什么事情可做呢?只能自己扶持着去山间静静地抒发情感。疾病到来就仿若云朵飘回山洞,去世就像鹤子隐藏在树荫下。生与死的荣耀和悲凉都没有遗憾,只是担心尘土封住了琴盒中的古琴。
去完善
释义
1. 赵成子:本诗的主角,具体历史人物不详,根据诗歌内容推测可能是一位宋代的隐逸之士。
2. 早年名字诸公并:早年间与众多名士齐名。名字,指名声;诸公,众位士人。
3. 唯有清声独至今:只有他的清白名声流传到现在。清声,清廉的名声。
4. 辞却双旌更何事:辞去了朝廷的重任后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双旌,代指朝廷的重任。
5. 自扶灵寿欲闲吟:自己扶持着竹子,想要过上悠闲吟诗的生活。灵寿,竹子的别名。
6. 病来便作云归岫:生病的时候就如同云朵回归山洞。云归岫,云朵回归山洞,比喻生老病死。
7. 死矣犹如鹤在阴:死去的时候就如同仙鹤栖息在阴暗处。鹤在阴,出自“阴灵之鹤”,象征仙人居住的地方。
8. 终始哀荣了无恨: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得到了应有的尊敬,没有什么遗憾。哀荣,对死者的哀吊和敬意。
9. 只愁尘鏁匣中琴:只担心尘土会把琴匣中的古琴封住。尘鏁,尘土封闭;匣中琴,指赵成子的才能和品德。
去完善
赏析
薛师石的这首诗《赵成子》表达了诗人对赵成子的赞誉和怀念之情。诗的首联“早年名字诸公并,唯有清声独至今”,以对比手法突出了赵成子早年的声名显赫与晚年清高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他的高度赞扬。颔联“辞却双旌更何事,自扶灵寿欲闲吟”,描绘了赵成子辞官后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他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品质。颈联“病来便作云归岫,死矣犹如鹤在阴”,用云归岫和鹤在阴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赵成子的生老病死过程,表现出他的从容淡定和对生死的超脱态度。尾联“终始哀荣了无恨,只愁尘鏁匣中琴”,则揭示了赵成子面对生死的态度,即虽死犹生,他唯一的遗憾是担心自己的才能得不到世人的认可。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赵成子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使读者深受感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成子》是宋代诗人薛师石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即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文人墨客纷纷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薛师石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本人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由于他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因此选择了隐居于世,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自由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诗中的赵成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他以赵成子的口吻表达了希望自己能过上远离世俗纷扰、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这与当时社会现实相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