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士昭兄赴南外敦宗院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送士昭兄赴南外敦宗院二首 其二
忆昔南州去,松根眺邑廛。 鸟啼云里树,人入洞中天。 载陟今时路,须航古渡船。 地穷巇崄尽,蚤晚济平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薛季宣(1134年-1225年),字士龙,号知止堂主人,南宋文人。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薛徽言是著名学者,母亲是陆游的妹妹。薛季宣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想起从前来到南方的城市,站在松树下远眺城市的街市。 鸟儿在云里的树上啼鸣,人们在山洞中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现在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攀登,必须乘坐古老的渡船才能渡过河流。 当山路险阻走到尽头时,早晚就能到达平坦的河川了。
去完善
释义
1. 南州:南方的州郡,此处指南方之地。 2. 邑廛:城市和农村,泛指民间。 3. 鸟啼云里树:形容鸟儿在云端歌唱,比喻环境幽静。 4. 人入洞中天:意指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5. 载陟:翻越高山。 6. 须航:必须乘坐。 7. 古渡船:古代渡口上的船只,表示古老的交通方式。 8. 地穷:地势险恶的地方。 9. 巇崄:险峻的山势。 10. 蚤晚:早晚。 11. 济平川:渡过平坦的河流,意味着克服困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士昭兄赴南外敦宗院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薛季宣赠予其兄长士昭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兄弟二人往昔在南州的时光,表达了作者对于南州美景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兄长的美好祝愿。 首先,诗歌开篇两句“忆昔南州去,松根眺邑廛”便描绘了一幅南州风光图。作者回忆起与兄长在南州的时光,通过眺望松根下的城市景象,展现了南州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市井繁荣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唤起了读者对南州美好回忆,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怀旧、抒情的基调。 紧接着,诗中的“鸟啼云里树,人入洞中天”进一步丰富了南州风景的画面感。鸟儿在云端高唱,人们在神秘的洞穴中探寻。这两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奇幻的世界,传达了作者对南州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赞美。 然后,诗的“载陟今时路,须航古渡船”则转而对现实的描述。兄弟二人今日再次踏上南州的路途,需乘古老的渡船。这里诗人以“载陟”和“须航”为动词,形象地展示了人物的行动,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最后,诗歌收尾两句“地穷巇崄尽,蚤晚济平川”则以对未来的期许收篇。虽然路途险阻重重,但终会到达平坦之地。这不仅是对兄长旅程的祝福,更是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一美好的祝愿和乐观的心态贯穿全诗,使这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名为《送士昭兄赴南外敦宗院二首 其二》,是南宋时期诗人薛季宣所作。此诗作于公元1174年左右,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年间。在这期间,南宋朝廷在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边境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家,金国时常侵扰边疆,使南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背景下,薛季宣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随着金国的侵略,他的家乡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家族也因此家道中落。这使得薛季宣从小就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在这种环境下,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诗篇。 这首诗是薛季宣写给他的兄弟薛士昭的。此时,薛士昭即将离家远赴南外敦宗院担任学官,而薛季宣则以送别的心情写下了这两首诗。诗中表达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担忧。薛季宣希望薛士昭能够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共同抵抗外敌,保卫家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