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员外寄移菊
秋来缘树复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颜色不能随地变,
深谢栽培与知赏,但惭终岁待重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来临时,枝头挂满了累累果实,它们沿着树干爬满墙壁;担心的是,这些果实一旦落地,就会如同路边的杂草一般枯萎衰败。果实的颜色不会因地点而改变,因此要感谢栽种培育的人以及懂得欣赏的人们;但遗憾的是,我必须在整个秋天等待重阳时节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缘树复缘墙:“缘”有依靠、攀附的意思。这里指菊花种植在树上或攀附于墙上。
2. 平芜:平原上的杂草。这里比喻普通花草。
3. 颜色不能随地变:“颜色”这里指菊花的色彩。这句说菊花的色彩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4. 深谢栽培与知赏:“深谢”表示深深地感谢。“栽培”即种植养护。“知赏”即赏识。这句意思是感激种植者和赏识者。
5. 但惭终岁待重阳:“但惭”表示只是感到惭愧。“终岁”指全年。“待重阳”指等待重阳节的到来。这句意思是,尽管菊花努力生长,但仍为不能在一年中的其他时间给人带来喜悦而感到惭愧,只有等到重阳节才能展示其价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移菊”为题,诗人通过描绘菊花在秋天中挣扎生长、绽放出美丽花朵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首联以“缘树复缘墙”描绘菊花的生长环境,表现出其顽强生长的精神。颔联则强调了菊花颜色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传达了美是一种独立于外界力量的品质的观念。颈联表达了对菊花培育者的感谢和对自己未能等到重阳节的惋惜,展现出诗人在审美上的遗憾和深深的情感。全诗通过对菊花形象的塑造,传达出了诗人对于美的欣赏以及对于生命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绘菊花的五言古诗,创作于唐朝晚期。诗人李山甫通过对刘员外寄来的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和友情的珍视。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大约为9世纪中期,也就是唐宣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宦官权势熏天,藩镇割据加剧。作为一位正直的文人,李山甫对这样的时代氛围感到痛心疾首。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因此始终处于郁郁不得志的状态。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李山甫以菊花为载体,表达了对刘员外的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他认为菊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这种品质和精神正是他在那个混乱时代所渴望和追求的。此外,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