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诸公梅台
急须乘兴赏春英,莫待空枝谩寄声。
淑景暖风前日事,淡云微雨此时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抓紧时间欣赏春天的花朵,不要等到花瓣落尽才去寄托思念之情。前几天还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现在却变成了淡淡的云和丝丝的雨,这就是当下的情感。
去完善
释义
1. 急须:赶紧需要。
2. 乘兴:趁着兴致。
3. 春英:春天的花朵。
4. 莫待:不要等到。
5. 空枝:无花的枝条。
6. 谩寄声:随便发出声音。这里指随意谈论梅花。
7. 淑景:美好的景色。
8. 暖风:温暖的微风。
9. 前日事:之前的日子。
10. 淡云微雨:形容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下着微微的细雨。
11. 此时情:现在的情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和诸公梅台》,作者是宋朝的程颢。全诗描绘了梅花盛开时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此时的感受。首句“急须乘兴赏春英”表达出诗人对春天景象的喜爱和热情,希望尽快欣赏到梅花的美。次句“莫待空枝谩寄声”则是提醒人们不要错过这美好的景致,否则只能等到梅花凋谢后再去缅怀了。接下来两句“淑景暖风前日事,淡云微雨此时情”则是对眼前的景色进行细致描述,既有明媚的阳光、温暖的春风,也有淡淡的云朵和丝丝的细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景。整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诸公梅台》是北宋诗人程颢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67年至1074年之间,这是程颢步入政坛的初期阶段。在这段时间里,程颢以诗文为媒介,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切磋。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也较为尖锐。作为改革派的重要人物,程颢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主张改革教育制度,提倡儒家伦理道德,以期改善社会风气。然而,他的理想并未得到全面实现,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一定的失望情绪。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程颢创作了这首《和诸公梅台》。通过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他表达了对自身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纷争的无奈与忧虑。在诗中,他将梅花比作忠臣烈士,表达了对他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敬佩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