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柏板
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须知片木用,莫向散材看。
空为歌偏苦,仍愁和即难。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保持真诚的心态,顺应人生的道路。要记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要以偏概全看待他人。生活中有苦也有甜,相互体谅是必要的。既然我们能亲自握住彼此的手,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度过欢笑与痛苦。
去完善
释义
1. 赴节:比喻行事合于礼法。
2. 从绳:依循规矩、法度。
3. 片木:意指有所用途的木头,与散材相对。
4. 空为歌:指徒然地吟唱诗歌。
5. 仍愁和:仍然担心配合唱和。
6. 掌握:主持其事,掌控局势。
7. 愿得接同欢:希望得以与大家共享欢乐。
去完善
赏析
《咏柏板》是一首描绘柏木板材的诗,通过对柏木板材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木材利用的思考以及对于音乐和友谊的向往。
“赴节心长在,从绳道可观”两句,诗人以柏木板为例,提到尽管柏木板看似简单,但其“赴节心长在”的特性却十分明显。这里的“赴节心”是指木材顺着纹理方向生长的心材部分,这部分材质坚韧、不易变形,因此被称为“心长在”。同时,诗人强调柏木板虽然朴实无华,但在工匠手中却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从绳道可观”。
接下来,“须知片木用,莫向散材看”两句,诗人进一步提出:柏木板虽然只是树木的一部分,但却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柏木板与整棵树的区别,暗示了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们要关注事物本质而非表面现象的期许。
“空为歌偏苦,仍愁和即难”两句,诗人以音乐中的唱腔作比,表达了柏木板作为乐器的声音特点。这里,“空为歌偏苦”意味着柏木板发出的声音略带苦味,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而“仍愁和即难”则表达了诗人担心这种美感难以被大众理解和欣赏。
最后,“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亲自使用这块柏木板,与其他人共享音乐的快乐。在这里,诗人既强调了柏木板的可操作性,也透露出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与他人共同分享音乐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柏板》是唐代诗人朱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柏板的形状、质地和功能,表达了对柏板的赞美之情。朱湾在创作这首诗时,正身处一个繁荣昌盛的唐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非常活跃,诗人纷纷以咏物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
朱湾生活在唐玄宗和唐德宗两朝,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但同时内部矛盾也逐渐显现。朱湾作为一名文人,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同时也对自然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以咏柏板为题,通过对柏板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品质和人格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