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吕子进元夕

标题包含
和吕子进元夕
何处元宵好,天街第一坊。 九重金阙外,万寿彩山旁。 扈跸凝祥岛,迎銮资善堂。 帝城灯火满,归坐若禅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祖禹(976年-1030年),字淳甫,又字梦得,成都府双流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范祖禹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中进士。历任著作佐郎、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哪里元宵节最好,北京的第一条街就是最佳选择。 金碧辉煌的皇宫之外,万彩的山景也让人心旷神怡。 紧随着皇帝的行程,我们在祥和的小岛上共度佳节,迎接皇帝的来临在公益慈善的地方举行活动。 夜幕降临,北京的灯火辉煌,就好像我们回到禅房中静思一般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元夕:即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人们举行赏花灯、猜灯谜等一系列活动来庆祝。 2. 天街:指京城繁华的街道。 3. 第一坊:指最繁华的地段或建筑群。 4. 九重:形容皇帝居住的地方威严壮丽。金阙,指皇宫。 5. 万寿:指万寿宫,是供奉神佛的场所。彩山,堆满各种彩色装饰物的山。 6. 扈跸:跟随皇帝出行。凝祥岛,指元宵节时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 7. 迎銮:迎接皇帝的车驾。资善堂,原名资善堂,宋哲宗时期改名为佑神观,此处借指祭祀之地。 8. 帝城:指京城。 9. 禅房:僧侣静修的屋子,这里借指安静的住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祖禹所作的《和吕子进元夕》,描绘了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热闹景象和皇家气派。 首联“何处元宵好,天街第一坊”点明诗的主题,提出一个设问:哪里能见到最好的元宵节景致?作者认为是位于繁华的天街上的第一坊。这里的“天街”可能指繁华的城市街道,而“第一坊”则暗示着贵族府邸或官署,体现了元宵佳节的氛围。 颔联“九重金阙外,万寿彩山旁”通过对宫阙金碧辉煌的描绘,展现了皇家的气势。其中“九重”象征深远的皇宫内院,而“金阙”是对宫门的美称;“万寿”一词则表达了人们对皇帝的寿诞祝福。诗人在这两句中通过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和周围繁茂的景致,烘托出皇宫的气派与威严。 颈联“扈跸凝祥岛,迎銮资善堂”进一步展示皇帝出行时的盛况。其中“扈跸”指的是跟随皇帝的车驾,以确保安全;“凝祥岛”和“资善堂”皆为皇家宫殿的一部分,分别表示吉祥之所和教育之地。这两句表达了皇帝对吉祥的追求和对教育的重视,体现出皇家的庄重与对文化的传承。 尾联“帝城灯火满,归坐若禅房”在描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景象之后,笔锋一转,回到诗人自己平静的内心世界。即便身处繁华喧嚣的元宵夜景,诗人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仿佛置身于寂静的禅房之中。这种对比展示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淡泊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吕子进元夕》是北宋诗人范祖禹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95年,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王朝的鼎盛时期,文化艺术繁荣,文人墨客云集。 范祖禹(1041-1108),字潜夫,杭州人。他在这一时期的经历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高中。直到1086年,他才在苏轼的推荐下进入官场。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以儒家学说为指导,关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 在公元1095年的元夕节(正月十五日),范祖禹与友人吕子进共度佳节。此时,他们身处杭州,正值江南春暖花开之时。他们在赏灯观火、共度元宵之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词中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