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其一
太阳门下,日日三秋,从东过西。
明月堂前,时时九夏,指鹿为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太阳照耀的地方,每天感觉就像过了三个秋天,它从东边升起来又落到西边。在明亮的月光之下,时刻都像在炎热的夏天,即使事物原本不是那个样子,也被强说成是那样。
去完善
释义
太阳:比喻尊贵或受人敬仰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学习场所。
三秋:农历九月,这里形容时间短暂。
从东过西:从东方到西方,表示一天的时间流逝。
明月:明亮的月光,这里比喻清静的学习环境。
九夏:夏天,这里泛指季节更替。
指鹿为马:将鹿说成马,这里比喻是非不分,胡乱判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五代时期的禅宗高僧释继成。以咏物抒怀的诗歌形式来表达禅意与人生哲理,可以说是非常罕见。诗中的“太阳门下”和“明月堂前”分别代表着光明、温暖、真理和智慧。
“日日三秋,从东过西”,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天都在享受秋天的丰收,感受生活的美好,虽然时间在流逝,但内心的境界却如同秋天一样硕果累累。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时时九夏,指鹿为马”则意味着时常保持夏天般的火热激情,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期待,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里“指鹿为马”并非真正的曲解事实,而是借用这个成语表达出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不被外在事物所动摇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太阳、明月的形象描绘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在禅宗修行中达到的领悟境界,同时也传达出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二首 其一》是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继成所作。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宋宁宗、宋理宗在位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禅宗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释继成在南宋的政局和禅学背景下开始诗歌创作。
释继成的生卒年未详,但他的诗作显示出他生活在南宋后期。当时,南宋政权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对内要应对农民起义,对外则受到北方金国的威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释继成以其特有的禅宗视野,写下了这首《偈二首 其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这个时期诗人经历了时代的动荡变迁,他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际遇对其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与此同时,禅宗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情况下,释继成以禅宗的观念来看待世界,反映在他的诗作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