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七首 其四

标题包含
偈七首 其四
举不顾,即差互。 拟思量,何劫悟。 兔角杖头挑法界,龟毛拂子舞三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举不顾":意思是忽略或舍弃世俗的看法和偏见。 2. "即差互":表示马上就能领悟到宇宙万物的真实面貌。 3. "拟思量":想象或者思考的过程。 4. "何劫悟":无法确定何时能够顿悟真理。 5. "兔角杖头挑法界":借用了兔角无叶的典故,强调空无的观点。 6. "龟毛拂子舞三台":意为世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如同龟毛轻舞于天台之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哲理展示了禅宗思想的深刻内涵。首句“举不顾,即差互”表明了禅宗强调的直悟道理,通过摆脱世俗观念,使心灵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次句“拟思量,何劫悟”则进一步指出思考可能会成为领悟真谛的障碍,从而强调了顿悟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兔角杖头挑法界,龟毛拂子舞三台”,用比喻手法展现了禅师们在修行中所追求的超然境界。兔子没有角,龟没有毛,这两个无中生有的形象象征著超越现实,直指佛法本源的精神追求。透过这样的意象,诗人传达了禅宗不执着于外物、直达事物本质的教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七首 其四》是南宋末年诗僧释继成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9年,正值元朝统一中国前夕,诗人作为南宋遗民,面对国家灭亡的悲剧,深感悲痛。 在这段时间里,释继成的人生际遇充满了动荡和不安。他原本在南宋朝廷担任官员,后因南宋灭亡,他选择出家为僧,以示对故国的忠诚。他在寺庙中潜心研究佛学,努力寻求心灵的慰藉。然而,国家的灭亡、民族的苦难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在同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蒙古帝国崛起,迅速扩张至欧亚大陆,最终征服了南宋,建立了元朝。这一时期的战争和政治变革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继成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表达了他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