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七首 其六
葵花随日转,犀纹玩月生。香枫化老人,螟𧕅成蜾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日葵随着太阳转动,犀牛皮的纹理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鲜明。香枫树化为一位老人的形象,螟蛾则变为蜾蠃。
去完善
释义
1. "葵花":指向日葵,会跟随太阳的升起降落而转动。
2. "犀纹":犀牛角上的纹理,这里用来比喻观察月亮的圆形变化。
3. "香枫":一种带有香气的大树,这里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4. "螟𧕅":一种昆虫,此处用来比喻转化成为其他生物的状态。
5. "蜾𧕳":一种寄生蜂,此处与前句相对应,同样表示转化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七首 其六》以生动的意象和隐喻表达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葵花随日转”描绘了向日葵向阳生长的自然现象,意味着人们应追随光明,追寻真理;“犀纹玩月生”则以犀牛皮的纹理来比喻月亮的光辉,暗示人们在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时,也应感悟生命的无常。
“香枫化老人”则用香枫树逐渐老化、沧桑的容颜形象地展示出生命的变化,传达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螟𧕅成蜾𧕳”则以螟𧕅这种昆虫变成蜾𧕳(一种寄生蜂)的现象来类比人生的变异及转化。
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界生灵演变的生生不息,又揭示了人生哲理的深奥与复杂,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陷入深深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七首 其六》是五代时期高僧释继成的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58年前后,此时正值五代十国时期,战火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以禅宗思想为基础,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释继成作为一位在乱世中修行的高僧,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游历四方,探访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解脱。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佛学、哲学等课题。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素材,使他能够在诗歌中展现出深沉的思想内涵。
在五代十国这个特殊时期,儒家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佛教成为了人们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继成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他以禅宗的思维方式,通过寓言、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生死、因果、无常等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这些见解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