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石桥

标题包含
题石桥
觉雄示入灭,尊者俱授记。 现彼声闻身,护此浊恶地。 他方自感通,此地真灵秘。 一路指桥西,谁明导师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伟大的觉醒者示现涅槃时,诸位尊者都获得了他的启示。他们现在以声闻身份出现,守护着这片污浊邪恶之地。在遥远的他方世界,人们感受到了这地的灵气秘密。一路走来,指向那桥之西,谁能理解导师的深意?
去完善
释义
1. 雄示入灭:指释迦牟尼佛涅槃。 2. 尊者俱授记:指佛陀的弟子罗汉都得到未来成佛的预记。 3. 声闻:小乘佛教修行者,闻听佛法而悟道。 4. 浊恶地:比喻众生烦恼痛苦的世界。 5. 他方:其他世界。 6. 感通:感应相通。 7. 导师:引导众生的佛教导师,即菩萨。 8. 桥西:指石桥西。
去完善
赏析
《题石桥》是一首赞美古石桥之美的古诗。诗中用“觉雄示入灭,尊者俱授记”的佛教典故来描绘石桥的神秘与庄严,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下来的两句“现彼声闻身,护此浊恶地”则描绘了石桥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通道,既能守护清净之地,又能引导人们走过浊恶地带。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强调了石桥的神圣使命和伟大的存在价值。而后两句“他方自感通,此地真灵秘”则揭示了石桥的存在意义不仅限于眼前所见,它还寓意着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使人感觉到它的神秘魅力。 最后两句“一路指桥西,谁明导师意”则是作者在向读者提问,谁能理解这座桥的真正含义呢?这既可以理解为是对读者的启示,也可以理解为是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深思。整首诗以石桥为载体,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石桥》是宋代文人叶清臣的一首描绘石桥美景的佳作。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文化艺术繁荣,士人阶层盛行对山水自然的欣赏和探索。 在诗中,叶清臣通过对石桥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的热爱。然而,这种热爱并非简单的欣赏,而是以儒家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观念为基础,将自然与人文、审美与道德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人文情怀。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我们可以了解到叶清臣本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高,是一位深受朝廷重用的官员。他的政治生涯颇为顺利,但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追求。因此,他在这首诗歌中所展现出的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实际上也是他自己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