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端叔晓红韵
晓红著意一番新,稳送公归上国春。
花下賸传多好客,满园浑是爱棠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晓红:指早晨的红霞,这里也喻指花木在晨光中的鲜丽。
2. 一番新:指的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花木又焕然一新。
3. 稳送公归:安全地送您回家。这里表示对客人尊重。
4. 上国春:贵国的春天。这里用来赞美对方所在的国家环境优美。
5. 好客:热情好客。
6. 爱棠人:指的是喜爱棠棣之花的人,这里用来赞美主人公的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晓红著意一番新”描绘了清晨的曙光中,红红的桃花显得格外新鲜,生机勃勃的景象。紧接着,“稳送公归上国春”意味着春光融融,它把人们带入到了一个新的春天,将离别时的心情也变得宁静和平缓。在诗的后两句“花下賸传多好客,满园浑是爱棠人”中,诗人用海棠花的满开景象来比喻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同时也暗示出人们在春光中的喜悦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丁端叔晓红韵》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1224年),当时袁说友担任福建提点刑狱使。在这段时间里,他密切关注民生疾苦,致力于地方治理。
袁说友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直到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他才考取进士,踏上仕途。在嘉定年间,袁说友历任州县官、监察御史等职,他的足迹遍布江南各地,对民间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
嘉定年间,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迫使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国内则矛盾重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官僚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袁说友深感重任在肩,他大力整顿吏治,关心民生,努力维护社会秩序。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袁说友写下了这首《和丁端叔晓红韵》。这首诗以晓红(即晓霞)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通过对晓红的描绘,诗人揭示了南宋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