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州道中早行
疏帘不下纵荷香,梦破纱厨月满廊。
笑尽一杯鞭马走,恍疑山色是家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飘动的窗帘挡不住荷叶的香气,在纱橱中从梦中醒来时月色已经洒满走廊。
欢笑着喝一杯酒,驾着马车离开,恍惚间觉得远方的山色仿佛就是故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疏帘:指稀疏的窗帘。
2. 纵荷香:放任荷叶的香气飘散。
3. 梦破:梦境被打破,指醒来。
4. 纱厨:用薄纱制成的蚊帐。
5. 恍疑:好像、似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一首描绘旅途景色的诗篇。诗人在郸州道中早行,感受到了清新的早晨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画中。首句“疏帘不下纵荷香”描述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即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荷叶的香气。接下来的“梦破纱厨月满廊”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下从梦中醒来的场景。在第三句“笑尽一杯鞭马走”中,诗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路途的劳累,用饮酒来驱赶困倦。而最后一句“恍疑山色是家乡”则是诗人的感慨,他仿佛觉得自己眼前的山色就是自己的家乡,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诗人的内心感受的抒写,展现了旅途中美丽而又略带乡愁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郸州道中早行》是南宋著名诗人邓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行于郸州道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歌的创作时期是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宋金战争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生疾苦。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邓肃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邓肃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即有才名,受到朝廷的重视。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他曾两次出使金国,面对金国的威压,他保持了气节,坚决不妥协。这次出使金国后,他被贬至郸州,也就是这首诗的地点。在郸州期间,他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和世事的无常,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歌的灵感来源。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与诗人邓肃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这个时期的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屡次南下,南宋朝廷无力抵抗,只能求和。这使得中原地区的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邓肃作为一位关心民瘼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朝廷无能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