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犀浦张震仲竹斋
窗明祇辨四时绿,眼老何妨五车读。
江湖商略不盈咫,月露清滋慰吾独。
淋漓舞茵不解醉,颠倒飞花有如屋。
竹外寒溪闻此盟,束书一笑趁鸿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户明亮只能分辨四季的绿色,眼力老了不妨阅读更多的书籍。
在江湖中泛舟却不觉得路途遥远,月光滋润让我孤独的心灵得到安慰。
跳舞时酣畅淋漓不会沉醉,飞舞的花瓣如同房屋一般繁华。
竹林外的寒溪听见了我们的约定,收拾好书卷放声大笑去追寻远大的理想。
去完善
释义
《题犀浦张震仲竹斋》是南宋诗人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赞美竹林美景和表达隐逸之情的诗歌。下面是对诗句的注释:
1. 题:题目,这里指写一首关于犀浦张震仲竹斋的诗。
2. 犀浦:地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境内。
3. 张震仲:人名,作者的友人,因住在犀浦而以地为号。
4. 竹斋:竹制的房子或书房。
5. 窗明祇辨四时绿:窗户明亮,只能分辨出四季的绿色变化。祇辨,只分辨出。四时绿,指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色。
6. 眼老何妨五车读:年老眼花,不妨碍我阅读大量的书籍。眼老,眼睛老花。何妨,不介意,没关系。五车读,形容读了很多书,这里的“五车”出自古代成语“学富五车”,表示学识渊博。
7. 江湖商略不盈咫:在江湖上漫步,距离似乎并不遥远。商略,商量,考虑。盈咫,咫尺之间,形容距离很近。
8. 月露清滋慰吾独:月亮和露水带来清凉的感觉,安慰了我这个孤独的人。月露,月亮和露水的并称。清滋,清新滋养。慰吾独,安慰我孤独的心情。
9. 淋漓舞茵不解醉:竹林中起舞,不觉陶醉其中。淋漓,尽情地跳舞。舞茵,舞动衣襟。解醉,理解并陶醉于。
10. 颠倒飞花有如屋:漫天飞舞的花瓣如同房屋一般。颠倒,纷乱的样子。飞花,飘落的花朵。
11. 竹外寒溪闻此盟:听到竹林外的寒溪声音,仿佛听到了我们的约定。寒溪,寒冷的溪水。闻此盟,听到我们的约定。
12. 束书一笑趁鸿鹄:收拾好书卷,笑着去追寻鸿鹄的踪迹。束书,收拾书卷。一笑,笑一笑。趁鸿鹄,追随大雁、天鹅等鸟类的足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竹斋”为题,诗人首先描绘了窗户明亮、景色优美的环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形象地传达了室内的温暖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用“五车读”的典故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和勤奋的态度。同时,诗人又通过描写商略江湖的情景,表明自己虽然身处宁静的环境,但对世界依然充满关注。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以“淋漓舞茵不解醉,颠倒飞花有如屋”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激情和激情的表现,表达了自己在学术上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则笔锋一转,通过对竹斋外的风景的描述,暗示了自己胸中的抱负和对未来的期许,显示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犀浦张震仲竹斋》,是由南宋著名诗人释宝昙所作。诗中的“犀浦”指的是四川郫县的一个地名,而“张震仲”则是诗人的朋友,曾任蜀州教授。此诗是诗人拜访张震仲的竹斋时所创作的。
在公元1175年至1189年间,释宝昙游历江南各地,期间他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其中包括张震仲。他们在闲谈雅聚之中,共同探讨文学、艺术及人生哲理等课题。这一时期,南宋国力相对稳定,文人骚客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上。通过诗歌创作,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张震仲作为诗人的挚友,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他对诗书礼乐的钟爱与修养吸引了释宝昙的关注。两人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彼此志趣相投,于是逐渐成为了至交。一日,释宝昙偶然造访张震仲的别业竹斋,被其中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深深吸引,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描绘竹斋风光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