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三乳洞

标题包含
游三乳洞
海上有三山,岭南有三洞。 洞中天下奇,少有相伯仲。 探原冥莫涯,窥底窈无缝。 流泉沆瀣融,滴乳氤氲冻。 谲姿互形容,驳理交错综。 推原开辟初,造化穷妙用。 琼田鬼为耕,芝草天为种。 初为仙界包,后与妙门共。 我生嗜娱嬉,兹赏乘倥偬。 幽迹重穷探,古碑难疾诵。 玩心犹未厌,行色已先动。 山容笑相留,水声泣相送。 后土不爱珍,入眼亦云众。 形模怪莫名,留作诸天供。 琤然钟磬声,独与雅意中。 重价酬良工,采归以自奉。 列箱妻儿争,堆案宾客弄。 那知含韶音,未与登禹贡。 清庙千载勋,钧天一场梦。 何如卧岩间,天性得自纵。 物情我平章,我事谁折衷。 物我两忘怀,宴坐听禽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海上有三座仙山,岭南有三个神秘的洞穴。这些洞穴有世间罕见的奇景,很难找到与之相似的地方。探寻其源头,幽深莫测;窥视其底部,黑暗无光。洞中流淌着清澈的泉水,滴落着乳白色的水滴,相互交织融合。各种奇特的形状、斑驳的纹理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据推测,这里可能是天地开辟之初就存在的,是大自然的杰作。 据说这里有仙人耕耘,有神仙种植灵芝。最初这里是仙界的包罗之地,后来与神秘的门庭共存。我生来就喜欢寻求娱乐和刺激,来到这里欣赏美丽的景色。这里的故事很复杂,古老的石碑难以阅读。我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而我的行程已经安排好了。这里的山水仿佛在挽留我,水声似乎在为我送行。大地母亲并不吝啬她的宝藏,在我看来她已经拥有很多了。这些奇怪的形态可以留作天地的供养。 在这里,清脆的钟声好像来自天堂。我愿意花大价钱邀请优秀的艺术家来创作,然后将它们带回家自我欣赏。我的家人会为此争抢,客人也会在桌子上摆弄。谁知道这些美好的事物从未被赞美,也没有被当作贡品献给国家。清冷的神庙承载着千年的功勋,天上的音乐会像一场梦。不如就在岩石之间躺着,让我的天性得到释放。我可以理解万物的心情,但谁又能评价我的事情呢?让我们都忘记物我的区别,坐在那里静静聆听鸟儿的歌唱。
去完善
释义
1. 海上有三山:古代神话传说中海上的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此处用来比喻广东南雄的三乳洞。 2. 岭南:中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地区。 3. 伯仲:指不相上下的事物。 4. 探原:探寻事物的根本原因或起源。 5. 冥莫涯:指深远莫测的境地。 6. 窥底:仔细观察事物的本质或根源。 7. 窈无缝:形容幽深而紧密的样子。 8. 沆瀣融:沆瀣一气,表示气味相投的人密切合作。 9. 滴乳氤氲冻:形容水滴凝聚成乳状雾气。 10. 谲姿:变幻多姿的形态。 11. 驳理交错综:错综复杂的道理。 12. 造化:天地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演化。 13. 琼田:传说中的仙境中的美丽田园。 14. 鬼为耕:用鬼耕形容仙境的美好景象。 15. 芝草天为种:用天种芝草来形容仙境的奇妙之处。 16. 仙界包:指仙境的包容。 17. 妙门:佛教用语,指通向真理的大门。 18. 倥偬:匆忙、紧张。 19. 穷探:深入探索。 20. 疾诵:快速阅读。 21. 玩心:玩乐的心情。 22. 行色:行动前的神态、迹象。 23. 山容笑相留:山色美好,像在微笑挽留游客。 24. 后土:大地之神。 25. 含韶音:含有美妙音乐的事物。 26. 登禹贡:登上大雅之堂。 27. 清庙:宗庙。 28. 钧天:天宫,天神居住的地方。 29. 自然性:本性的自由表现。 30. 平章:评论、评定。 31. 折衷:取正,找到平衡点。 32. 禽哢:鸟鸣。
去完善
赏析
《游三乳洞》是一首描绘作者游览三乳洞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三乳洞奇特景观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意象生动、用词精炼,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 诗的开篇以“海上有三山,岭南有三洞”起兴,通过对比海洋上的仙山和陆地上的溶洞,为读者营造出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氛围。紧接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乳洞中的奇异景象,如“探原冥莫涯,窥底窈无缝”,表现了洞内深不见底的景色;又如“流泉沆瀣融,滴乳氤氲冻”,展现了洞内雾气弥漫的水汽景象。此外,诗人还通过“谲姿互形容,驳理交错综”等句子,形象地描述了洞内的各种形态和复杂的地质结构。 在描绘完三乳洞的美景后,诗人开始抒发感慨。他想象着三乳洞的形成过程,认为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赞美道:“琼田鬼为耕,芝草天为种。”接着,诗人提到三乳洞曾作为仙界的包藏之地,后来又成为佛教圣地的组成部分,表达了自己对三乳洞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仰。 接下来,诗人谈到自己因爱好游玩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抽身来到三乳洞欣赏美景,但发现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经接近离开的时刻。诗人用“山容笑相留,水声泣相送”来表达自己对离别的不舍和对三乳洞的眷恋之情。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三乳洞中所见之物,如岩石、流水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尾处,诗人表示愿意回归大自然,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三乳洞》是南宋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三乳洞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公元1195年,南宋时期,中国文人墨客热衷于山水游历,借景抒情,并探讨人生哲理。时任嘉禾(今浙江嘉兴)知县的曾丰,在一次闲适的游历过程中,发现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三乳洞这一独特景观,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游三乳洞》。 在这首诗创作的年代,南宋正处于金、宋对峙的时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虽然战争仍在继续,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曾丰作为一位官场中的士人,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地位。他在任期内关注民生,勤政爱民,闲暇之余则寄情于山水之间,体验大自然的奥妙。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曾丰是个热爱生活、向往宁静生活的人。他通过游历三乳洞,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间仙境的神秘。这也是他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