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郴蛮
孽狐鼪鬼啸篁竹,红绡帕首郴江曲。
万牛脔炙瓮行酒,党伍穰穰萃林薮。
牙璋夜半起兵符,云旗驿骑争驰驱。
搜原剔薮歼渠魁,巢颠子覆苕苇枯。
虎臣献凯锡珪组,玉帛金钱充栋宇。
追踪汉相不言功,山河带砺传无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孽狐隐身于竹林间尖叫,女子戴着头巾在江边行走。
成千上万头牛被用来烧烤美酒,众人汇聚在树林中。
夜晚,指挥官带着兵器出发,战士们纷纷骑马争先恐后地跟随。
搜索并清除了敌寇的头目,他们的巢穴被摧毁,孩子和妻子无助地看着。
勇猛的将领献上胜利的消息,得到奖赏和任命。用不完的金银布帛堆满了房子。
他们追寻着汉朝丞相的脚步,却不居功自傲。河山见证了这段永恒的传奇。
去完善
释义
1. 孽狐鼪鬼啸篁竹:其中"孽狐鼪鬼"描绘了蛮族的形象,象征他们像狐狸、黄鼠狼一样狡猾。"啸篁竹"表示在竹林中呼啸,比喻他们在密林深处的出没。
2. 红绡帕首郴江曲:"红绡帕首"是指红色头巾,用于描绘蛮族的装束特点。"郴江曲"指湖南省郴州境内的郴江河弯曲处,暗示这是蛮族活动区域。
3. 万牛脔炙瓮行酒:描绘蛮族以牛为食材进行烤炙的情况,他们用大瓮装酒,聚会狂欢。
4. 党伍穰穰萃林薮:“党伍”指的是朋党或团体,这里指蛮族部落;“穰穰”意谓众多;“萃林薮”指聚集于密林和沼泽地带。整句描述蛮族部落密集分布在丛林沼泽之中。
5. 牙璋夜半起兵符:“牙璋”是古代一种军事指挥信物,代表发布军事命令;“兵符”则是调遣军队的凭证。这句表示在半夜时分开始调动军队。
6. 云旗驿骑争驰驱:“云旗”是高耸如云的军旗;“驿骑”是通过驿站传送信息的快马。这句表达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场面。
7. 搜原剔薮歼渠魁:“搜原剔薮”意为搜索根源,清理藏匿之处,即彻底搜捕;“渠魁”指首领或主要头目。这句说明要诛灭蛮族的首领。
8. 巢颠子覆苕苇枯:“巢颠子”即窝中的雏鸟,比喻弱小无助的人;“覆苕苇枯”意味着将蛮族势力连根拔起,斩草除根。
9. 虎臣献凯锡珪组:“虎臣”是对英勇将领的尊称;“献凯”指胜利归来献上战利品;“珪组”是一种玉制的官吏标识,这里用作赏赐的意思。这句描写英勇将领成功消灭蛮族后获得奖赏。
10. 玉帛金钱充栋宇:“玉帛金钱”指大量的财富;“充栋宇”形容数量之多,堆满整个房子。这句说明了国家为了表彰功臣付出的代价。
11. 追踪汉相不言功:“追踪”意为学习前辈榜样;“汉相”指汉朝的名将张良;“不言功”表明这位将领效仿张良,淡泊名利。
12. 山河带砺传无穷:“带砺山河”指山河如同腰带和磨刀石一样长久存在,比喻国家和民族能够长久延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平定郴州地区的蛮族叛乱的场景。首联以“孽狐鼪鬼”比喻蛮族,通过描述他们在篁竹中发出恐怖的叫声,表现出蛮族的凶恶和混乱;颔联描述了当地人民为庆祝胜利而举行盛大的宴会和饮酒活动的场景;颈联则详细描绘了军队在夜间迅速集结、驰骋疆场的情景,以及清扫敌人残余势力的过程;尾联歌颂了平定蛮族之乱的英雄们的丰功伟绩,他们被赏赐金银财宝和荣誉,其事迹如同山河带砺般流传千古。整首诗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充满了浓厚的战争气息和历史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郴蛮》是南宋诗人杨冠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渡后的绍兴年间(1131-1162年)。
在创作这首诗时,南宋王朝正处于多事之秋。当时北方国土沦丧于金兵的铁蹄之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杨冠卿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平定郴州蛮族叛乱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杨冠卿出身贫寒,曾担任江西漕试的主考官,后因遭人诬陷而辞官归隐。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战争的描绘,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希望早日实现国家和平、民族统一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