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春事付莺花,曾是莺花主。醉拍春衫金缕衣,只向花间住。
密意君听取。莫逐风来去。若是真心待于飞,云里千条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巧的书房里头靠着清澈的小溪,突然之间一场夏雨落在池塘里。轻风吹过,带来了莲花清幽的香气,这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中,让人觉得清凉无比,完全没有夏天的燥热。
遥想着那如同花儿一样的人儿,隔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她的消息。世间万物依旧如故,唯独没有了她,让人痛苦不已。我只能寄托在梦境中,再次踏足那条满是芳草的道路,去追寻那个渐行渐远的人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开始流行。
2. 小阁:小楼。
3. 枕清流:在清澈的溪流边居住。
4. 一霎:一瞬间。
5. 莲塘雨:莲花塘边的雨。
6. 风递幽香:微风传递幽香。
7. 幽香:清淡的香气。
8. 入槛来:进入门槛。
9. 枕簟:枕头和竹席,这里指代卧室。
10. 无暑:没有炎热的感觉。
11. 遐想:想象遥远的地方。
12. 花人:赏花的人。
13. 阅岁:经过一年又一年。
14. 音尘:音信。
15. 阻:阻隔,不通。
16.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样子,但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
17. 空断肠:白白地悲痛。
18. 芳洲路:美好的水边陆地。

去完善
赏析
《卜算子》蔡伸此词通过对夏日一阁、一霎骤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清逸脱俗的胸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通过风的传递来形容美妙的景象和时光流转中人事变幻的痛苦,以丰富的想象和对古典诗词的独特把握,表现出一种婉约动人的意境。“风递幽香入槛来,枕簟全无暑”则更是意境幽深,展示了诗人的神思飘逸和词意的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卜算子》是南宋词人蔡伸的代表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47年左右,即南宋绍兴年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宋高宗赵构的统治下,虽然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但经济和文化仍然取得了一定的繁荣。
蔡伸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担任多个官职,但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这使得他对现实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充满了感慨。因此,在他的词作中,我们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大夫阶层普遍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他们希望通过文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关怀。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词等,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