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武夷山天柱峰

标题包含
武夷山天柱峰
燕越相望路八千,忽惊天柱落樽前。 何如乞我双凫舄,飞上峰头访列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燕子与越国之间相隔遥远的路途有八千里,突然间震惊地发现天柱(象征强大的实力)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怎么样才能借助神力获得一双会飞的鞋子,让我可以飞到山峰之巅去拜访那些传说中的仙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燕越:燕国和越国,这里指代北方和南方。 2. 天柱:武夷山的天柱峰。 3. 忽惊:忽然间惊讶地发现。 4. 乞:请求给予。 5. 双凫舄:古代神仙所穿的鞋,这里用来比喻飞到峰顶的意愿。 6. 列仙:众仙人。
去完善
赏析
《武夷山天柱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曾肇在游览武夷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他的豪情壮志。首句“燕越相望路八千”以远隔千里的燕国和越国来形容诗人的行程之远,暗示诗人跋山涉水来到武夷山的艰辛。紧接着的“忽惊天柱落樽前”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意外发现天柱峰的美景,恍若神来之笔从天而降,令人惊叹不已。 诗的后两句“何如乞我双凫舄,飞上峰头访列仙”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此美景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得到一双飞鞋,登上峰顶去探访那些传说中的神仙。这里,诗人通过对仙境的追求,表达了他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作者曾肇,是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他在武夷山附近的天柱峰游玩时,为山峰的壮丽景色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天柱峰景色的诗篇。曾肇在南宋期间担任要职,因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赞赏。然而,他也因性格刚直、不避权贵而遭受排挤。在他的时代,南宋正处于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之际,政治腐败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在这首诗中,曾肇通过对武夷山天柱峰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渴望像天柱峰那样挺立天地之间,为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祉。然而,他同时也感叹自己在现实中的无力回天,只能将理想寄托于山水之中。这首诗既展现了曾肇个人的家国情怀,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