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王荆公墓

标题包含
上王荆公墓
天上龙胡断,人间鵩鸟来。 未应淮水竭,所惜泰山颓。 华屋今非昔,佳城闭不开。 白头门下士,怅望有余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上有灵性的龙子降临,人间有怪鸟飞来。 不应让淮河水干涸,而让人间仙境破败。 曾经的华屋已不再,美好的城市被封闭。 白发的老人感慨万分,无限的悲哀涌上心头。
去完善
释义
1. "天上龙胡断":龙胡,指龙须,喻皇权。“天上龙胡断”意为天上的皇权已经断绝。 2. "人间鵩鸟来":“鵩鸟”在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厄运与灾难,这里可能暗示政治环境恶化。 3. "未应淮水竭":淮水即淮河,位于中国东部,是古代的重要水系。这句诗可能是作者用淮水的源源不断暗喻人事变化无常,即便困难重重也不能停止向前。 4. "所惜泰山颓":泰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被誉为五岳之首。"所惜泰山颓"表示可惜国家的栋梁之才逝世。 5. "华屋今非昔":华屋指的是宏伟的宫殿,现在已不如从前。 6. "佳城闭不开":佳城,墓地的美称。这句话是说皇帝的陵墓关闭了再也无法打开。 7. "白头门下士": 诗人自指,表示自己已年老。 8. "怅望有余哀":诗人表达了对于先帝逝世的悲伤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曾肇的这首《上王荆公墓》是写给已故的王荆公(王安石)的诗。诗中以天上龙胡和人间鵩鸟作比,喻示王荆公离世给世间带来的巨大损失。接下来的“未应淮水竭,所惜泰山颓”两句更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这位伟大人物逝世的痛惜与惋惜之情。 “华屋今非昔,佳城闭不开”则以华美的房屋与紧闭的墓园对比,暗示王安石这位卓越人物不再在世上的现实,表现出诗人深深的哀思。最后,“白头门下士,怅望有余哀”则表达了作为弟子或敬仰者的诗人对这位已故长辈的留恋与无尽的哀伤。整首诗韵味悠长,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曾肇在诗歌艺术上的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王荆公墓》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肇为缅怀其父王安石的诗歌作品。此诗创作于公元1093年,正值北宋晚期,政治腐败,国运日衰之时。当时王安石已去世多年,但其在世时推行的新法改革却引发了剧烈的社会争议。 在这段时期,曾肇生活艰苦,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他与父亲王安石的关系亦师亦友,两人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方面有着深厚的交流。而王安石作为政治家,他在位时力主变法,以求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问题。然而新法改革在实施过程中触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引起了广泛的反对和抵触。 这段时期的历史背景是北宋晚期,国家政治日益腐化,外患严重,内部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毅然推动新法改革,期望通过改革教育、经济制度等方法实现国家的富强。虽然他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最终因受到保守派的反对而未能实现全面革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