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
若向他经义已详,此难成句也何妨。
昔人误点经文会,更不回头狥故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楞伽经》:佛教经典之一,全名为《大乘入楞伽经》,又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该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摩揭陀国楞伽山所说之教法。
2. 陈藻:北宋文人,字元美,号乐轩。他精于佛学,尤以文学成就著名,有《楞伽经注解》传世。
3. 他经:其他佛经。这里指除《楞伽经》以外的佛经。
4. 成句:指成为诗句。这里是说,既然《楞伽经》的经义已经详细阐述过,那么在这里重复陈述也没有关系。
5. 昔人:指过去的人。这里可能指鸠摩罗什等曾经翻译《楞伽经》的僧人。
6. 误点经文会:错误地理解经文的含义。这里是指过去的学者在研究《楞伽经》时可能存在误解。
7. 更不回头狥故常:表示对过去的错误观点不再遵循,而是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以“楞伽经”为题,表达了对该经典的独特理解。诗中,作者首先指出,如果其他经典的意义已经阐述得很详尽,那么对于《楞伽经》这样难以理解的经文,也不必过于纠结。接着,诗人提到古人错误地解读经文,以至于忽略了真正的内涵。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使前人误解了经文,他也不会回头追求旧的观念和方法。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楞伽经》是南宋时期诗人陈藻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5年,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这一时期的南宋朝廷内外交困,国势衰微,而佛教文化在民间却十分盛行。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藻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入仕为官,但因时局动荡,宦途多舛。他曾多次被贬谪,后又因直言敢谏而被罢官。在这个过程中,陈藻深感世事无常,遂潜心研究佛学,以求心灵的慰藉。
在南宋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禅宗、天台宗等佛教流派兴盛。《楞伽经》是禅宗的经典之一,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内心的顿悟和自性清净。陈藻受到这种思想的启发,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