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静听鸟相喧

标题包含
静听鸟相喧
静听鸟相喧,其中有意存。 提壶爱宾客,脱袴惜儿孙。 气结辽城怨,声衔蜀帝冤。 阿谁能细译,收拾入方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曾丰(1036-1107),字幼度,号知稼翁,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 曾丰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静静地聆听鸟儿们的喧闹,这其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高举酒壶向宾客表示热情,脱下裤子表达对子孙后代的爱护。 这诗歌让人感受到了对辽城的愤怒,也让人们联想到蜀帝的悲苦。 谁能细致入微地解读这首诗,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呢?
去完善
释义
1. 静听鸟相喧:静,安静;听,倾听;鸟相喧,指鸟儿们的叫声。 2. 其中有意存:意存,指鸟儿叫声中蕴含的深意。 3. 提壶爱宾客:提壶,指斟酒;爱,爱护;宾客,客人。 4. 脱袴惜儿孙:脱袴,指脱掉裤子;惜,珍惜;儿孙,子女后代。 5. 气结辽城怨:气结,指郁结在心中的气;辽城,指辽东城,位于今天辽宁省东部地区。 6. 声衔蜀帝冤:声,声音;衔,怀藏;蜀帝,指刘备。 7. 阿谁能细译:阿谁,指谁;细译,仔细翻译。 8. 收拾入方言:收拾,整理;入方言,指用方言表达。
去完善
赏析
曾丰的这首《静听鸟相喧》以独具匠心的手法描绘了鸟语声中包含的丰富内涵。诗中的“意存”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细微之处的独特关注,也暗示了飞鸟们的行为并非简单无序,而是具有深意的交流。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对宾客的关爱和对子孙的呵护,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善良和热情。 在之后的诗句中,作者通过鸟儿的啼鸣关联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气结辽城怨"描述的是宋朝时北方民族不断侵扰边关的故事,而"声衔蜀帝冤"则是指唐代玄宗李隆基听信谗言逼死皇后的悲剧。这些诗句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沉,也更显历史沧桑感。 最后,诗人提出疑问,表达了人们难以完全理解鸟儿声音中所传达的信息。这提示我们,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是神秘而美妙的,它们所传递的讯息需要我们去聆听、欣赏并保护。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独具匠心的视角描绘了鸟语声中所包含的复杂信息和深厚情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静听鸟相喧》是南宋诗人曾丰的一首描绘春日乡间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诗人在农村田园中的恬静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曾丰的人生际遇颇为波折。他曾担任过多个地方的官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农业的发展。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验,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许多士人纷纷避乱南方,形成了江南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曾丰通过对春日乡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他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世界之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