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 其二
羊裘晦山泽,貂蝉等鸿毛。
直钩道可行,一钓联六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穿着羊毛衣藏在深山幽谷,服饰与貂蝉相比如同鸿毛。
直接用个直钩也能把道理传给世人,姜太公用一杆鱼竿就能连起六只大鳌。
去完善
释义
1. "羊裘":指东汉高士严光的服装,这里借指隐者的服装。
2. "晦":使...暗淡无光,这里表示隐藏的意思。
3. "貂蝉":古代高官的帽子上的装饰物,这里指代官职地位。
4. "鸿毛":鸿雁的羽毛,比喻轻微的事物。
5. "直钩":指用直钩钓鱼的方法,暗含姜子牙垂钓的典故。
6. "道":指人生道理或处世哲学。
7. "一钓联六鳌":鳌,传说中的一种海怪;这里用“一钓”连接到六个鳌,表示一幅和谐的图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 其二》是宋朝诗人杨冠卿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荣华的淡泊。首句“羊裘晦山泽”描绘了郭季宽在山野中的生活场景,暗示他放弃了世俗的地位和财富,选择了隐居山林。接着的“貂蝉等鸿毛”则强调了这种选择的伟大之处,因为那些象征权力和地位的貂蝉在诗人看来与鸿毛无异,不值一提。接下来的“直钩道可行”则是通过引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质朴的人生道路的赞美。最后一句“一钓联六鳌”则形象地描述了郭季宽垂钓时的心情,仿佛他已经忘记了世间的烦恼,沉浸在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中。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品质和深邃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 其二》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描绘农耕生活场景的诗。此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
在南宋时期,中原沦陷,北方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南方成为了经济、文化的重心。在此期间,大量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他们在江南一带寻求生存之地,并在那里建立新的家园。这种社会现象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人开始关注民生疾苦,并以此作为创作的题材。
杨冠卿身为南宋文人士大夫,目睹了战乱带来的百姓痛苦。他的人生际遇颇受战争影响,尤其是家乡被占的伤痛一直伴随着他。因此,他希望通过文学创作传达对民生关切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期盼。在这首《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 其二》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郭季宽晓耕宿钓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农耕生活及自然和谐的追求和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