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亭
有龙衔水下层霄,俯视浮屠潄海潮。
浄倚栏干清耳目,笙篁声里落琼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龙在水下游动,穿越云层,俯瞰着那些浮屠塔仿佛在漱口海水。清新的栏杆让人们心情平静,耳朵和眼睛都得到了清洗,而音乐声如美丽的玉器落下。
去完善
释义
1. 龙:这里是指泉水从山洞中流出时的景象。
2. 浮屠:佛教用语,此处指的是佛塔或寺庙。
3. 潄:同“漱”,洗刷的意思。
4. 净:干净,清洁。
5. 栏干:栏杆。
6. 笙篁:指竹制的乐器,如笙、笛子等。
7. 琼瑶:美玉,这里比喻雪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漱玉亭的美景,诗人通过拟人手法,将瀑布比作飞龙,形象地表达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气势磅礴的景象。同时,诗人用“浮屠”一词来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壮观景象,强调了水流的速度和冲击力。诗人站在亭子栏杆旁,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水声,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在笙篁音乐的映衬下,水珠如同琼瑶般晶莹剔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漱玉亭》是明朝诗人钱闻诗的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中期,大约在15世纪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江南地区,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很大的繁荣。钱闻诗就是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江南文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在钱闻诗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游览江南的名胜古迹,这其中就包括了他非常喜欢的漱玉亭。漱玉亭位于江南的一座山中,四周环境优美,流水潺潺,是诗人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钱闻诗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并不如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使得他对自己的才华产生了怀疑,也对当时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反感。然而,他也并未因此而放弃对诗歌的热爱,相反,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
在这个时代,文人们对于诗歌的审美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从关注社会问题转向了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钱闻诗也不例外,他的作品越来越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