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松
秦皇昔上上霄峰,正恐行行憩此松。
莫道大夫惟爵五,误恩疑更有加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秦始皇曾登上高耸的霄峰,走在路上驻足在古松下休息。不要说大夫只被授予五个等级,错误的恩典可能会让他有更高的待遇。
去完善
释义
1. 秦皇:指秦始皇,嬴政,战国末期秦国国君及秦朝建立者。
2. 上霄峰:登山的意思,云霄之顶峰,这里指松山最高处。
3. 大夫:官职名,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官职,负责教导诸侯王德行。
4. 五:表示数字,这里指的是第五级。
5. 误恩:错误的恩典,这里比喻把普通的松树错误地当成大夫松来尊敬。
6. 加封:对已有封号的赏赐或提高其地位,这里形容对大夫松的尊重程度。
去完善
赏析
《大夫松》这首诗,以秦始皇上霄峰之际,可能在这棵松树下稍作休息的故事为背景,展开了诗人对于“大夫”这个官职的独到理解。首句通过描绘秦始皇的行为和松树的挺拔形象,传达了松树的威严与尊贵。接着通过一个反问句“莫道大夫惟爵五”传达出诗人对“大夫”这一职位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官职的称呼,更代表着一种精神境界和人格品质。最后一句“误恩疑更有加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秦始皇可能会因为错误而给松树赋予更多的荣誉的想法,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寓意深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修养和独特的人生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夫松》是清代诗人钱闻诗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黄山山谷中的一棵古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具体年代并未在文献中明确记载。然而,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生平以及诗中的描写来推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钱闻诗生活在清朝中期,他的诗作大多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因此,我们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某个时期。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钱闻诗是清朝著名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在他的生活中,他曾多次游历全国各地,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在这段时期内,他可能在一次游历中来到了黄山,看到了山谷中的这棵古松,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大夫松》。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清朝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在这个时期,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进行创作,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钱闻诗作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特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