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龟池
僧义来庵穴一池,皆言池下有灵龟。
色如玉白隠难见,那使武昌人得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僧义:指僧人,这里具体指的是钱闻诗在诗中提到的白龟寺的住持。
2. 庵穴:即寺庙,这里特指白龟寺。
3. 灵龟:古人认为龟有灵性,常用于占卜,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罕见的白龟。
4. 玉白:形容龟的颜色如玉石般洁白。
5. 那使:即“哪使得”,表示不可能或难以实现的意思。
6. 武昌: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东南部,这里代指白龟寺所在地的附近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龟池的传说和景象。首句“僧义来庵穴一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描述了一位名叫僧义的僧人来到一座寺庙挖掘水池。接着,诗人通过讲述当地人们的说法,暗示了水池中隐藏着一只神秘的灵龟,为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第二句“皆言池下有灵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从这句诗句可以看出,这个传说在当地已经非常深入人心,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秘密。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神话传说的独特视角,他并没有对这个传说进行直接的质疑,而是选择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对其进行描绘。
第三句“色如玉白隠难见”描绘了白龟的形象,它颜色如玉石般洁白无瑕,隐藏在池塘深处,难以被人发现。这句诗将读者带入了画面,仿佛能看到那只白龟在水下悠游的身影。
最后一句“那使武昌人得之”则是诗人对这一传说的感叹。他想象着如果这个传说中的白龟能被武昌人找到,那将会引起怎样的轰动。这里的“得之”既可以理解为找到白龟,也可以理解为得到好运和祝福。总之,这句诗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龟池》是宋代诗人钱闻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钱闻诗正处于他人生的重要时期。他在当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文学声誉,但尚未成为朝廷的重臣。他在这期间积极寻求入仕的机会,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科举不第,使他感到沮丧和失望。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
宋哲宗元祐年间,北宋的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然而,朝中依然存在新旧两派的政治斗争。钱闻诗作为一个文人,受到新党领袖苏轼的影响,主张改革政治,提倡务实之风。这使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既有建功立业的心愿,又有忧虑国事的担忧。
综上所述,《白龟池》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宋哲宗元祐年间,钱闻诗在这段时间里面临人生挑战和困惑,同时对国家政治有着深深的关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他在这首诗歌中的表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