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双莲 其二
气和高厚格,珍符开地脉。
匪禾匪禽鱼,连枝比目翮。
要先净客呈,双双满阡陌。
今秋合穟禾,来春两岐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气息浓厚高洁,象征着大地脉搏的开启。
不是谷物,也不是禽鸟和鱼类,而是紧挨着根茎生长的双生作物。
要先把干净的客人呈现出来,双双布满田间小路。
今年秋天收获了这些禾苗,来年春天就能收获成双的麦子。
去完善
释义
1. "气和高厚格":这里"气"指的是气候,“高厚”是高大厚重的意思,"格"表示格式、规律。整句意思是:这片土地的气候宜人且利于植物生长。
2. "珍符开地脉":"珍符"在此应理解为天赐的祥瑞,"开地脉"指滋养土地。全句意:这片土地上有着上天赐予的祥瑞,滋养着万物生长的土壤。
3. "匪禾匪禽鱼":“匪”通假字,通“非”,表示不是;"禾"泛指农作物,"禽鱼"在此应理解成其他动物。整句意思是:这种植物并非庄稼,也不是供人食用的禽类和鱼类。
4. "连枝比目翮":“连枝”形容植物的藤蔓紧密相连,“比目”在此处代指两两并列的植物茎叶,"翮"指鸟翅上的长羽毛,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莲叶的形状。这句意为:这些莲花紧挨在一起,它们的茎叶就像翅膀上的羽毛一样紧密连接。
5. "要先净客呈":此句中的"先"是动词使动用法,意为让……领先;"净"是清洁的意思,"客"指外来者,这里可理解为其他植物;"呈"有呈现、展示之意。整句意思是:要让这种莲花在众多种类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亮眼的那一个。
6. "双双满阡陌":“双双”代表一对对的莲花;"阡陌"在此指的是田野小路,整个句子是说莲花盛开在田野间,一簇簇填满小径。
7. "今秋合穟禾":"今秋"指的是今年秋天,"合穟禾"是稻谷成熟的景象,整句是说到了秋季,这片稻田里的稻谷会成熟。
8. "来春两岐麦":“来春”表示下一个春天,"两岐麦"是形容小麦丰收的景象,整句意味着在下一个春天,这片麦田将会迎来丰收的喜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莲花的高尚品质与旺盛生命力。首句“气和高厚格”表现了诗人对莲花之气的赞美,它们高洁、厚重,彰显了崇高的品格。接下来的诗句则强调了莲花的生长环境及其特征,“珍符开地脉”表明莲花是天地精华的象征,充满生机;“匪禾匪禽鱼,连枝比目翮”是说莲花虽然不像其他植物或动物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却有着独特的美,如枝叶繁茂、花瓣丰腴等。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莲花需要得到客人的欣赏和珍视,才能在阡陌间绽放光彩。末尾两句“今秋合穟禾,来春两岐麦”则是对莲花未来发展的期待,意味着在秋天的莲子成熟后,来年春天就能见到丰收的麦穗,进一步强调莲花生命的力量及希望的象征。全诗通过描述莲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二双莲 其二》是清朝著名诗人钱闻诗的作品,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
在这个时期,钱闻诗生活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社会环境中,他出生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生活中也有一些波折,例如科举考试的不顺,这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这种经历使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在钱闻诗生活的时代,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但同时,封建制度逐渐暴露出腐朽的一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钱闻诗通过对双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反思。他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来象征那些品格高尚、坚守信念的人,以此呼吁人们要洁身自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所污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