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故人
行子与秋叶,各随南北风。虽非千里别,还阻一宵同。
过尽少年日,尚如长转蓬。犹为布衣客,羞入故关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旅行的人儿和秋天的落叶,各自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飘扬。虽然不是相隔千里的别离,但依然阻止了我们共度一个晚上。
时光飞逝,青春如梦,我们还像那随风飘散的蓬草。虽然我们仍是普通百姓,却羞愧地无法回到家乡关中。
去完善
释义
《别故人》是唐代诗人于武陵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下是诗词的字词注释:
1. 于武陵:唐朝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2. 行子:出行的人,这里指游子。
3. 秋叶:秋天的落叶,这里用来比喻离别的情景。
4. 南北风:指南北分离的情景。
5. 千里别:指远离家乡的离别。
6. 一宵同:指短暂的相聚。
7. 过尽少年日:指度过青春的岁月。
8. 长转蓬:形容游子的生活漂泊不定。
9. 犹为布衣客:仍然过着平民的生活。
10. 羞入故关中:因为贫困而不好意思回到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别故人》诗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离别之际的景象。诗人借“行子”和“秋叶”来象征即将离别的友人,他们如同秋风中的落叶,各自随风飘散,预示了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虽然这次别离并非千里相隔,但一夜之隔,便已天各一方。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回忆了年轻时的日子,感叹时光荏苒,昔日风华正茂的少年如今已经衰老,如同被风吹动的蓬草,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尽管如此,诗人仍然保持着一颗布衣之心,不愿为了世俗名利而舍弃内心的坚持,宁愿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入俗套,这恰恰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故人》是唐代诗人于武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这段时间里,于武陵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早年曾入仕为官,但因直言不讳而遭贬谪。在他被贬期间,他远离政治中心,开始潜心文学创作。这段时间的挫折和孤独使他更加珍视友情和人伦之情,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
在唐朝天宝年间,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官场腐败严重,文人墨客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禅宗文化盛行,人们追求心灵的解脱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这些时代背景对于武陵的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在这首《别故人》中,我们可以看到于武陵对人生无常、世事如烟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真挚留恋。他在诗中将离愁别绪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