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盛
冠带桥门路,雍容俊士关。微言尊噩噩,小道屏閒閒。礼乐高千古,诗书到百蛮。斯文知未泯,璧水尚如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戴着冠带的文人学士在桥门路上行走,风度翩翩。他们重视细微的言论,对于琐碎的小道消息则保持谨慎的态度。礼仪和音乐的美德可以流传千古,诗歌和书籍的教化传播遍及各族各邦。这样高尚的文化风尚知道还没有完全消失,就如同清澈的湖水一样源远流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冠带:指官员的服饰,这里用来代指官员。
2. 桥门:指官府。
3. 雍容:形容仪表庄严大方。
4. 俊士:杰出的人才。
5. 微言:微妙的话语,这里指孔孟之道。
6. 尊噩噩:尊重而严肃。
7. 小道:指旁门左道。
8. 屏閒閒:摒弃无用之事。
9. 礼乐:古代礼仪和音乐。
10. 诗书:指儒家经典。
11. 百蛮:指四方各民族。
12. 斯文:指文化传统。
13. 璧水:指孔子庙前的泮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教育的敬仰和赞美。首联描绘了古代士人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形象;颔联则通过对比“微言”与“小道”,强调了儒家经典的重要性;颈联进一步歌颂了古代礼乐文化的崇高地位,以及诗词的影响力远及四方;尾联则以诗意的语言,寄托了对古代文化教育的美好向往。全诗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丰盛》是宋代词人朱服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公元11世纪。此时正值北宋末年,朝廷内部党派之争激烈,外部边患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朱服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尚书左丞等职位。在朝廷任职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朝政的腐败和民间的疾苦,心中充满忧虑和愤懑。这首词正是他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这首词中,朱服描绘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如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等现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作为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这种情感在当时文人中非常普遍,他们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时,纷纷以诗词抒发感慨,呼吁世人关注现实问题,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