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六十五首 其九

标题包含
偈颂六十五首 其九
今朝六月十五,祝圣升堂击鼓。 木童火里吹笙,石女云中作舞。 也大奇,也大奇,天无四壁,地绝八维。 五湖四海来入贡,衲僧闻见眼如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咸杰,俗名张士诚,字国瑞,号诚王,元末明初人。他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与朱元璋、陈友谅并称为“元末三雄”。 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在泰州率众起义,自称“诚王”,建元“天佑”,史称“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今天的六月十五日,祝愿圣人们进入厅堂敲响大鼓。 有儿童在树林间吹奏着笙曲,还有女子在云端翩翩起舞。 真是奇妙啊,真是太神奇了!天地之间没有墙壁阻隔,也没有任何边界限制。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来进献珍宝,这些僧人听到、看到的一切都让他们目不暇接。
去完善
释义
今朝:今天。六月十五:农历六月十五日,是佛教的重大节日。 祝圣:指在这一天向佛祖表示敬意。升堂:登上大雄宝殿。 木童:指佛。火里:指火葬场。 石女:指观音。云 中:天空中。 也大奇:非常奇特。天无四壁:形容天地的广阔。 地绝八维:形容地的广大无边。 五湖:指浙江的西湖,江苏的苏州湖,湖南的洞庭湖,安徽的巢湖,福建的福州湖。 四海:指中国的四个海域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和北海(贝加尔湖)。 来入贡:指各地的人们前来进贡献礼。 衲僧:指僧人。闻见:听见看见。眼如眉:形容目不转睛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言诗中,诗人以生动活泼的意象和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与思考。“今朝六月十五”暗含了佛教的重大节日——“祝圣节”,而“祝圣升堂击鼓”则描绘了庆祝仪式的盛大场景。接下来的两句——“木童火里吹笙,石女云中作舞”——更是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它们分别代表着禅定的炽热和精神解脱的自由。诗人以这样的比喻表明,通过禅修,人们能够战胜内心和外在的束缚,从而获得超越尘世的精神升华。 然后,诗人用“也大奇,也大奇”表达了他对这种非凡成就的惊叹。接着他进一步描述:“天无四壁,地绝八维”,意思是天地之间无任何限制,世界是无限广阔的,这与禅宗倡导的打破世俗观念、追求心灵自由的宗旨相互呼应。在末尾,诗人以“五湖四海来入贡,衲僧闻见眼如眉”传达出禅宗修行者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六十五首 其九》是宋代诗人释咸杰的一首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释咸杰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心灵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的生活充满了宗教信仰和修行,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动荡,人们普遍追求心灵的慰藉和安宁。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许多文人和士人纷纷投身佛门,寻求精神寄托。这也为释咸杰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偈颂六十五首 其九》这首禅诗中,释咸杰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生活中的痛苦和快乐都是暂时的,我们应该学会超脱世俗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启示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