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侄端臣晚行南溪
幽草转溪路,瘦藤扶我行。鯈鱼知有乐,鸥鸟共忘情。嵂崒望中色,𨊵辀何处声。赏心成朗咏,巢鹤不须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幽静的小路上穿行,瘦弱的藤蔓支持着我前行。流水中的游鱼尽享欢乐,海鸥与我共同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巍峨的山脉映入眼帘,无法识别远处车辆的轰鸣声。欣赏这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情愉悦,鹤群无需因为车辆而惊慌飞走。
去完善
释义
1. 幽草:指生长在幽静地方的野草。
2. 瘦藤:指细长的藤蔓。
3. 鯈鱼:古书上说的一种小鱼。
4. 望中:视野范围内。
5. 𨊵辀:古代车辕上的曲木。此处可能指代某种声音。
6. 赏心:谓心意欢悦。
7. 朗咏:明朗地吟诵。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言诗《次韵侄端臣晚行南溪》中,诗人范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南溪之行的所见所感。
首联“幽草转溪路,瘦藤扶我行”,以幽草和瘦藤形象地勾勒出南溪的自然景致。诗人走在溪水边的小径上,身边的幽草、瘦藤为他提供了宁静的氛围。这使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画面之中,感受到那份闲适与宁静。
颔联“鯈鱼知有乐,鸥鸟共忘情”,诗人通过对游鱼和鸥鸟的描绘,表现了它们在水中自由遨游的情景。游鱼欢快地游动,与诗人共享这份快乐;鸥鸟翱翔在水面之上,忘记了世俗之情。这使我们对大自然生灵的自由自在产生了向往之情。
颈联“嵂崒望中色,𨊵辀何处声”,诗人抬头远望,峻峭的山峰在视野中呈现出壮丽的景色。然而,耳边却又传来远处悠扬的马铃声,使人心生思古之情。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还揭示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尾联“赏心成朗咏,巢鹤不须惊”,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情。赏心的感受使他发出朗朗的咏叹之声,即使天空中的飞鹤听到也不要惊讶。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以及对美好景色的赞叹。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它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一读再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侄端臣晚行南溪》是宋代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溪晚行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代,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在创作这首诗时,范浚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的宋朝正处于金朝的压迫之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然而,范浚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关注民生,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侄子端臣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两人在文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追求。
在这个时期,宋代的文化发展迅速,诗词歌赋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范浚和他的侄子端臣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