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忘言示曾仲思

标题包含
忘言示曾仲思
范叔初非辩士,曾子本同道人。 欢伯解两家难,忘言一笑相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范浚(1090-1150),字子济,号潜溪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生于浙江金华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裔。 范浚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曾中举人,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进入官场。后来,他在金华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范文正并非善辩之人,曾子本就是道家人物。 解忧酒化解了二家的难处,无言之中一笑而相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范叔:指战国时期游说各国的谋士范雎,字叔,因事魏国大夫须贾被诬陷遭笞击几死,改名张禄,后为秦昭王相,受封应侯。 2. 曾子:即孔子的弟子曾参,字子舆,相传他曾参与撰写《论语》,是孔子的主要弟子之一。 3. 欢伯:传说中的一位神祇,善于调解纷争。 4. 忘言:语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此处指不再计较言语上的争论,表示彼此心意相通。
去完善
赏析
《忘言示曾仲思》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范叔(即范蠡)和曾子(即曾参)两位历史人物为例,表达了作者对于友谊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在这里,我们尝试进行简短的赏析。 首先,诗人通过提到范叔和曾子这两个历史人物,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具有高尚品质和丰富智慧的人。然而,他们的个性却迥然不同,一位擅长言辞,另一位则淡泊名利。这样的对比,既突显了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 其次,“欢伯解两家难”一句,点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一种独特看法:真正的朋友能够化解彼此的矛盾和困难,为彼此带来欢乐和慰藉。这种看法强调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层面的友谊,使人们对于友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忘言一笑相亲”一句,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诠释:在现实生活中,言语往往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而真正的相知相交,往往源于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鸣。这种理解,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比,传达了诗人对于友谊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它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生的思考和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忘言示曾仲思》是南宋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南宋年间,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复杂。金兵南下侵扰,导致中原沦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范浚忧国忧民,立志以儒家的仁义之道来治理国家。然而,他的政治理想并未实现,反而受到朝政的排挤和打击。因此,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潜心研究学问。 在这段时间里,范浚与曾仲思成为了知己好友。他们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在这首诗中,范浚表达了他们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他认为,学术研究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通过忘却世俗纷扰,专注于学术探索,他们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