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青城道人
道人来自青城巅,飘飘逸气凌云烟。
青鞋布袜久游世,踏尽海宇名山川。
琴心三叠得妙旨,华顶一路通幽禅。
自言早岁拾瑶草,往往鹤上逢真仙。
惜哉食服只半剂,犹与人世相周旋。
曾期汗漫九垓外,决去已复挥骡鞭。
伊予此生一念误,遂堕尘网嗟拘挛。
镜中华发已疏索,肘后丹经犹弃捐。
三山银阙眇何许,怅望碧海波翻天。
因君告我独往意,伎痒竦踊心茫然。
莫言得道两尘隔,蓬岛只在拄杖前。
定知后会君刮眼,看我玉练还颓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道士从青城山顶来,飘渺仙气穿透云和烟。
行走世界已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
三叠古琴得真谛,通向华顶幽深禅院。
早年拾取仙草,常常在仙鹤上遇到神仙。
可惜药力只有一半,仍须应对世俗纷繁。
期待能畅游天际,离去时挥动骡鞭。
我这生的一个错误决定,让我陷入尘世纠缠。
镜中白发稀疏,丢弃的丹经仍在手边。
遥远的银色三山,碧海波涛翻涌天边。
听你诉说独行的心意,我心激动又迷茫。
不要说成仙后两界相隔,蓬莱仙岛就在眼前。
将来再见时,请擦亮你的眼睛,看我如玉石般洁白的新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青城:位于四川境内的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2. 海宇:泛指大地,四海之内。
3. 琴心三叠:古琴曲名,这里指道家修养的功夫。
4. 华顶:青城山的最高峰,此处指代青城山。
5.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
6. 鹤上:传说中仙人乘坐的仙鹤。
7. 食服:道教炼制的药物。
8. 九垓:九州,泛指中国。
9. 决去:决然离去。
10. 汗漫:无边无际,无所约束。
11. 骡鞭:驾驭骡子的马鞭。
12. 伊予:即“予”,我的意思。
13. 尘网:尘世生活的束缚。
14. 嗟拘挛:感叹被束缚。
15. 镜中:照镜子,表示对自身的反思。
16. 疏索:稀疏,稀少。
17. 肘后丹经:指道教修炼的书籍。
18.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境。
19. 银阙:形容神仙居住的地方。
20. 碧海浪翻天:形容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21. 伎痒:技痒难忍,指急切想要尝试的心情。
22. 竦踊:努力振作的样子。
23. 蓬岛: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24. 拄杖前:指道家修炼的目标。
25. 定知:必定知道。
26. 后会:后会有期。
27. 刮眼:擦亮眼睛。
28. 玉练:比喻青春的年华。
29. 颓年:衰老之年。
去完善
赏析
《赠青城道人》是南宋诗人范浚的一首赠别诗,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感慨。诗歌通过对友人形象的描绘和对世事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首联描绘了道人来自青城之巅,飘逸之气凌云烟。通过“飘飘逸气凌云烟”的描绘,展现出道人的超凡脱俗和潇洒自如的形象。
颔联描述了道人久游世界,踏遍海宇名胜。诗人用“青鞋布袜”形容道人的简朴生活,表达了对道人游历世界的钦佩之情。
颈联表达出琴心三叠得妙旨,华顶一路通幽禅的思想意境。诗人以琴心三叠和华顶一路来形容道人的智慧和境界,表明道人对音乐、禅宗有很高的修养。
腹联通过描述道人早年拾瑶草的经历,以及常常在鹤上遇到真仙的场景,展现了道人修行的艰苦和仙人的神秘莫测。诗人借此表达了道家修炼的神圣和玄奥。
尾联则抒发了诗人自己对尘世的无奈和对修道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自己在尘世中虚度年华,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与道人一起追求仙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青城道人》是南宋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5年左右,即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范浚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在归隐期间,他接触到了道教,并对道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首诗中,他以道家哲学为出发点,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在创作这首诗时,范浚正身处南宋社会的动荡之中。当时的南宋朝廷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政治腐朽、民生凋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浚对现实感到绝望,从而转向道家思想寻求慰藉。他通过对青城道人的描绘,表达了渴望摆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