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山晚归二首 其一
乐事惬幽讨,闲情便旧游。
梳风修竹晚,挂日老枫秋。
一饱桑门饭,百忘尘世忧。
萧条茅屋下,可以纵冥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快乐的事情去追求,闲暇的时间去故地重游。
傍晚时分在修长的竹林间梳理清风,秋天的时候看夕阳挂在古老的枫树上。
吃一顿美味的素斋饭,忘却世间的烦恼忧愁。
在这寂静的茅屋之下,可以尽情探索内心的世界。
去完善
释义
1. 惬:快意,满足。
2. 幽讨:探索隐微的事情。
3. 便:顺从,适应。
4. 梳风:梳理和风。
5. 挂日:悬挂在天空的太阳。
6. 老枫:古老的枫树。
7. 桑门饭:僧侣的饭菜。
8. 百忘:暂时忘记。
9. 尘世:世俗社会。
10. 萧条:寂寞冷落。
11.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12. 纵:尽情地。
13. 冥搜:深入探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范浚所写的《游南山晚归二首 其一》为题,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开篇的“乐事惬幽讨,闲情便旧游”描绘了诗人在寻找幽静的乐趣,表现了其对闲情的喜爱和对旧友重逢的期待。接下来的“梳风修竹晚,挂日老枫秋”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风梳理过翠绿的竹林,夕阳挂在苍老的枫树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而“一饱桑门饭,百忘尘世忧”则是写诗人忘却尘世的忧虑,尽享田园生活。最后的“萧条茅屋下,可以纵冥搜”更是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无限感慨与赞美,在简陋的茅屋中,他可以尽情地探索思考人生哲理。整首诗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寓情于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南山晚归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范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游览南山时,感受到的自然风光和归途中的心情。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160年至1214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宋朝南渡后的动荡时期。北方领土被金国占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范浚作为一位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游历山水,寄情于诗歌,以此抒发心中的感慨。
在游览南山的过程中,范浚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意识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这种情感体现在诗句中,如“风露侵衣袂,溪山引兴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